快好知 kuaihz

解放战争的壮丽史诗

  2020年7月22日下午,正在吉林省考察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参观了四平战役纪念馆,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四战四平意义重大,在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上书写了壮丽史诗。鉴往知来,让我们通过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一起了解这段东北解放战争中浴血荣光的重要战事。

  四战四平主体纪念碑,位于吉林省四平市北郊的四平市革命烈士陵园内,1989年建成。碑高31.3米,塔尖上四把尖刀呈V字形聚拢,象征四战四平的最后胜利。碑身镌刻着由彭真题写的“四平烈士永垂不朽”8个大字。纪念碑塔基基座的四面,分别标注着四战四平敌我参战部队及主官序列,并记录着四战四平的光辉历史。碑文全文如下:

  四平解放战(一战四平)

  一九四六年三月,苏联红军自东北各地撤离回国,国民党为争夺抗战胜利果实,独霸东北,派遣接收大员刘翰东率近百名官员到四平,成立了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和四平市政府,刘翰东任辽北省政府主席,并勾结伪满军警和土匪武装三千余人,窃据四平。为了粉碎国民党的阴谋,配合当时的国共和谈,中共中央决定在苏军撤离后首先控制沈阳以北的长大铁路干线城市,并由西满军区部署首先夺取战略要地四平

  东北民主联军,以第三师第十旅旅长钟伟担任指挥,以保安第一旅旅长马仁兴、辽西第二分区副司令员邓忠仁、第七纵队第十九旅副旅长杨尚儒担任副指挥,统一指挥第三师第十旅二十八团,第七纵队第五十六团和第五十九团、保安第一旅第一团、辽西第二分区第十六团和两个县大队,总兵力六千人。战斗从三月十七日早四时打响,经过十个小时激战,至下午二时结束。我军以伤亡二百余人的代价,共毙、伤俘国民党辽北省主席刘翰东以及匪首王大化、王耀东所部三千余人,一举歼灭了以日伪“铁石部队”和土匪武装为主的国民党守城之敌。缴获大小炮三十二门,机枪六十九挺,长短枪两千余支,汽车二十辆,马七百匹,以及其他部分军用物资,使四平获得解放。

  一战四平的胜利,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四平市被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所控制,从而有力地阻止了敌人的北进,这对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特别是对首先控制北满地区起到了重要作用。

  四平保卫战(二战四平)

  国民党军于一九四六年三月下旬,集中十一个师从沈阳地区分南北两路向东北民主联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企图首先占领四平、本溪,进而占领全东北。中共中央为了配合谈判斗争争取国内的和平和我党我军在东北的有利地位,要求东北民主联军坚决扼守四平。毛泽东两次致电林彪“必须准备数万人的伤亡,要有决心付出此项代价,才能打出新局面”,“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自四月十八日开始,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师,第二师,第三师之第七、第八、第十旅和独立旅,第七纵队第十九、二十旅,保安第一旅,第七师第二十旅,第三纵队第七、第八旅,保安第三旅,第三五九旅,辽西第二分区部队及炮兵旅一部,在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林彪统一指挥下,在四平地区英勇抗击国民党军十个师的进攻。敌军在飞机、坦克掩护下实施集团冲锋,东北民主联军顽强抗击,许多部队以近战和白刃格斗歼敌,一些阵地敌我数度易手,战况甚为惨烈。至五月十八日,由于国民党军占领塔子山并迂回四平东北,东北民主联军为摆脱被动,主动撤离四平。历时一个月的四平保卫战,共歼敌一万六千多人。东北民主联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伤亡八千余人。

  四平保卫战是在特殊条件下所进行的城市防御战,参战部队以人民军队高度的英勇顽强精神,保卫了北满根据地,配合了同国民党的谈判斗争,争取了实现东北休战,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平攻坚战(三战四平)

  一九四七年六月,东北民主联军为扩大夏季攻势的战果,决心以第一纵队、辽吉纵队、第六纵队第十七师和“东总”炮兵五个营等部,在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治委员万毅指挥下,对防守四平的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等部发起攻坚作战。另以第二、第三、第四纵队,第六纵队主力和独立师等部共十七个师,在四平南北地区担任阻援。

  六月十四日二十时,东北民主联军冒着倾盆大雨向四平发起总攻。攻城部队面对敌机的轮番轰炸扫射,英勇奋战,逐屋逐堡争夺。十九日,战役预备队第十七师全部投入战斗。至二十日夜攻占四平西城区,二十一日继续向东城区发起攻击。此时,查明四平守军并不是战前判断的一万八千人,而是三万五千人。二十三日,“东总”调整部署,将伤亡较大的第一纵队、辽吉纵队各两个师撤出休整和参加打援;以第六纵队全部投入战斗;攻城作战由第六纵队的司令员洪学智指挥。二十四日至二十六日,攻城部队对东城区展开顽强攻击。后因国民党十个师分由长春、沈阳驰援,为另寻战机,攻城与阻援部队奉命于六月三十日撤出战斗。

  四平攻坚战是东北民主联军从运动战走向攻坚战的开始,我军付出了一万三千人的伤亡代价,辽吉纵队独立第一师师长马仁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此役四平虽未攻克,但歼敌一万七千余人,也为我军摸索出了一整套的城市攻坚经验,对而后实施城市攻坚战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四平收复战(四战四平)

  东北民主联军经过一九四七年秋季攻势,彻底转为战略反攻,完全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一九四八年三月,东北野战军为发展冬季攻势作战的胜利,决心夺取战略要地四平。遂以第一、第三、第七纵队,独立第二师和“东总”炮兵四个团,在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政治委员万毅指挥下,发起攻克四平作战。

  三月十二日晨,参战部队对困守坚固设防的四平国民党军第七十一军第八十八师等部发起攻击。炮兵首先发挥火力攻势,随着炮火向纵深延伸,主攻部队发起冲锋。第一纵队从西北、正北向城里突击,对敌实行迂回穿插,分割包围,把国民党军的防御体系打乱。同时第三纵队则由南向北压缩,形成南北钳形夹击。第七纵队由西南进行攻击,并于十四时与第一纵队会师中央大街。至十三日七时,全歼守敌,使得四平重获解放。此役共歼敌一万九千余人,缴获各种炮一百九十七门,轻重机枪四百六十一挺,各种枪九千六百八十八支,汽车八十五辆,骡马一千六百五十一匹以及大量军用物资。东北民主联军伤亡四千九百余人。

  四平的解放,彻底割断了东北国民党军长春到沈阳的联系,使长春守敌陷入孤立的困境,为东北我军发动辽沈决战创造了有利条件,为解放东北全境奠定了坚实基础。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于三月十五日致贺电“庆祝你们收复四平街及冬季攻势中歼敌八个整师并争取一个整师起义的伟大胜利”。

  四战定乾坤。四平地处东北平原中部腹地,辽宁、吉林、内蒙古三省区交界处,是连接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作为“关东门户,九州通衢”的四平成为国共双方争夺的焦点。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从1946年3月至1948年3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同国民党军队先后四次血战四平,双方累计投入兵力40余万人,总计作战时间长达63天,东北民主联军三攻一守,歼灭国民党军队6.8万余人,其中尤以1946年的四平保卫战和1947年的四平攻坚战最为激烈,投入兵力之多、作战时间之长、战斗之激烈、伤亡之重、影响之广,在东北战场是空前的。最终,东北民主联军(解放军)以总计伤亡近3万余人的代价,攻取了战略要地四平,为辽沈战役取得全胜拉开了序幕。

  薪火永相传。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重要地区,东北抗联的主要战斗地区,解放战争的主战场,吉林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和坚决的斗争精神,这一特质在四战四平中得到充分体现。据不完全统计,四战四平的参战部队中先后有数百个单位受到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各纵队、各师(旅)的表彰和嘉奖,数千名指战员战场立功。“辽吉功臣、四平名将”马仁兴、“不死的英雄”王西兰,还有没有留下名字的无名烈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永不褪色的红色丰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从八一南昌起义到井冈山斗争,从艰苦卓绝的长征、抗日战争,再到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革命烈士的鲜血铸就了革命成功,我们一定要牢记新中国来之不易。”四战四平的硝烟已经散去70多年,但精神高地的力量永远激励着中华儿女扬帆新程。这段浴血鏖战的烽火岁月,这篇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不仅深深镌刻在党史、军史中,更永远铭记于人民心中,成为砥砺前行的不竭动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解放战争的壮丽史诗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词条  壮丽  壮丽词条  史诗  史诗词条  
改革史话

 古代社会如何处理养老问题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困有所帮、老有所养是社会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在古代,除了官员在退休后可以获得一定数量的田地或退休金用来养老外,大多数人是没有...(展开)

改革史话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每个人都想成为更优秀的人才,都想有更大的作为。要想优秀起来,就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不断提高,好了更好,“牛”中更“牛”,排名靠前,创优争先。  中国传统文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