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举国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刻,国务院新闻办于9月19日发布的《平等 发展 共享: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白皮书,意义重大,内容丰富,特点鲜明。
一、发布白皮书的重要意义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时刻,回顾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发展与进步的光辉历程,展现历史成就,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是充分展示新中国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妇女事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在全党全国人民回顾新中国70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时刻,全面展示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妇女地位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妇女事业发展与进步取得的显著成就,对于国际国内全方位了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激励亿万妇女积极投身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全面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鲜明特点与制度优势。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时刻,充分彰显新中国70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妇女事业发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的正确性,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于进一步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责任感使命感,推进新时代中国妇女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立足全球贡献促进妇女事业发展的中国方案。在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刻,全面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深刻总结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妇女事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于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提升中国妇女运动在国际妇女运动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推动世界妇女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白皮书的主要亮点
白皮书充分展示了新中国70年中国妇女事业发展走过的光辉历程,以及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制度优势,具有以下亮点。
一是更加突出中国共产党对妇女事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是党的领导。白皮书充分反映了党对妇女事业一以贯之的坚强领导,突出党对妇女事业的高度重视,领导制定法律政策,将男女平等的政治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将人民立场落实到妇女发展各领域,特别突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妇女发展事业的科学指引。白皮书采用翔实的数据资料,通过不同历史时期数据的比较,用雄辩的事实说明新中国70年妇女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
二是更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7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妇女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成功,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势。白皮书重点梳理总结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妇女事业发展取得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和实践成果,有力揭示了党推动妇女事业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的中国特色,有力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妇女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妇女发展实际的唯一正确道路。
三是更加突显中国特色多部门合作促进妇女发展的机制保障。与西方国家提高妇女地位的国家机制不同,中国建立的是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巨大优势,是中国妇女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重要保障。与以往有关妇女发展的白皮书相比,这部白皮书在第一部分突出了党领导下的妇女事业发展的机制保障,不仅梳理总结了政府主导促进妇女发展的工作机制,还增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人大立法保障妇女权益、政协协商推动妇女事业发展和妇联组织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的工作机制。同时,在总结各领域妇女发展成就时,特别突出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多部门合作推动妇女发展的重大举措,有力突显了中国特色促进妇女发展的机制创新。
四是更加突出妇女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在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亿万中国妇女同男性一道艰苦奋斗、开拓创新,在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半边天作用。白皮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突显妇女在经济发展、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家庭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中发挥的主体作用,总结了妇女在教育、健康、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广泛受益情况,有力体现了亿万妇女为中国妇女事业的发展与进步作出的积极努力和巨大贡献。
五是更加突出党领导下的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新中国70年历史进程中,妇联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团体,为促进妇女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白皮书在梳理总结各领域妇女发展成就过程中,注重总结妇联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妇女群众的桥梁纽带,与相关部门合作促进妇女发展的重要举措,尤其是在法治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家庭建设中发挥的独特作用,突显了妇联组织作为党开展妇女工作最可靠、最有力助手的重要地位。(国务院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张立,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张永英,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政策法规研究室助理研究员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