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9分钟读完:《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圣经”...

9分钟搞懂批判性提问的方法

你好。这次,翁炫为你解读的书是《学会提问》。市面上有不少同名的书,而我们要讲的这本书最核心的关键词是批判性思维。一句话来概括这本书的精髓:这本书指导我们通过提出正确的问题,来审视思考的过程,为日常生活纠偏。由此,我们不妨把这本书以及这本书教给我们的方法称为,批判性提问

我们经常提及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批判性思维呢?《批判性思维》这本书给出的定义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你看,这个定义就很抽象,对我们普通人训练批判性思维不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学会提问》这本书提出的批判性提问这个概念,既可以让我们看到训练批判性思维的具体方法是提问,也可以降低我们普通人训练批判性思维的门槛,只需要改善日常提问的方式方法,就可以训练批判性思维了。

批判性提问这个概念,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你一定记得苏格拉底那句名言,不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可以说,今天人类取得的所有科学进步,都得益于苏格拉底式的思辨精神。美国“批判性思维国家高层理事会”主席、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大师查理德·保罗,在《批判性思维工具》这本书里,也明确地指出了提问的重要性。保罗说,提问是驱动人类思维发展的关键力量。每个学科领域的产生和发展,都得益于研究者不断提出的问题。

可以说,掌握了批判性提问,也就掌握了批判性思维。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一共有两位作者,一位是尼尔·布朗;一位是斯图尔特·基利。尼尔·布朗是柏林格林州立大学经济学教授、“国际批判性思维大会”的主要发言人,长期为美国国家安全部、IBM公司、乐高公司等机构和公司提供批判性思维训练服务;斯图尔特·基利是柏林格林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这本《学会提问》出版至今近40年,已修订了11版,被美国300多所高校当作批判性思维训练教材,被誉为批判性思维领域的圣经,可谓是经久不衰。

接下来,我将从两个方面,为你解读这本书。第一部分,我们一起来全面认识一下批判性提问;第二部分,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进行批判性提问

什么是批判性提问

首先,我们一起来全面认识一下批判性提问

我们都知道,思维方式是一个人幸福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那么,我们都有哪些思维方式呢?在这个问题上,不同的专家学者和书籍,有不同的分类。本书把思维方式分成两类,一类是海绵式思维,另一类是淘金式思维。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这两种思维方式。《明智行动的艺术》这本书里,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男士通过从银行贷款的方式来筹集资金,成立了一家公司。但,不久后,公司因经营不善,倒闭了。面对还贷压力,无助的他选择了自杀。你可能会想,仅仅是因为还不起贷款所以自杀吗?他自杀是不是还有其他原因呢?不同的人会给出不同的分析。

比如,经济学家会说,为什么这家公司的经营理念没有效?是宏观经济形势不好,还是市场竞争太激烈,亦或是经营者的经营方式出了问题?市场营销专家会想,是公司的定位出了问题,还是经营者没有找到目标用户群体?地方小报的记者会以为,这背后是不是有什么难言之隐,或者不可告人的秘密?

请问,你觉得哪位专家分析得对呢?如果你觉得每个专家分析得都对,那你就属于海绵式思维。所谓海绵式思维是指,充分吸收外界的各种信息,对信息没有甄别能力也没有质疑能力。

海绵式思维有两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照单全收和千头万绪。海绵式思维对外部的信息照单全收,所以面对这个世界千头万绪。第二个特点是,被动接收和深信不疑。海绵式思维是被动接收外界信息的,尤其是当外界信息来得轻松而又快捷的时候,人们就会越发依赖海绵式思维。而当人们始终依赖海绵式思维方式时,他对自己接收到的信息就会深信不疑。

实际上,我们都不想成为海绵式思维的人,我们都想对各种纷至沓来的消息,有甄别能力和质疑能力。那,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淘金式思维。淘金式思维是指,通过提问的方式,从外部消息中,淘出有价值的判断与合理的看法。

这么说,你可能还是难以理解淘金式思维方式,那我们再以例子来说明。一条广告说,大家牌催眠药30分钟见效。海绵式思维的人就会想了,以后失眠了,就服用大家牌催眠药,因为它见效快,30分钟就能让人睡着。淘金式思维的人则会提问,见效快是什么意思呢,是昏昏欲睡直到第二天也醒不过来呢,还是说效果与我的实际需求一样不多不少呢,这款催眠药有副作用吗,副作用是什么,广告里为什么没有说呢。你看,这样一提问,就不会被广告给带偏,就会从中形成自己的判断和看法。

我们总结一下,海绵式思维是指,照单全收外界的信息;淘金式思维是指,通过提问的方式,从外部消息中,淘出有价值的判断与合理的看法。

需要注意的是,本书并没有否定海绵式思维的价值。相反,作者认为,海绵式思维是淘金式思维的基础。你想啊,没有海量的信息,又怎么会有对信息的甄别呢。

说到这里,我们就可以指出了,淘金式思维就是批判性提问,也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审视我们的思考过程,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纠偏。

但是,理解了批判性提问的含义,不代表认识到了批判性提问。想要掌握批判性思维,还需要我们认识到这样四点内容。第一,批判性提问的重点在于审视思考的过程;第二,批判性提问的原则是让对话进行下去;第三,批判性提问的基础是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第四,批判性提问的对象也应该包括自己。下面,我们就逐一来说说这四点。

我们先来看第一点,批判性提问的重点在于审视思考的过程。

《苏格拉底的申辩》这本书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雅典著名的宗教家游叙弗伦告诉雅典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他要去起诉父亲。他家中的一个仆人杀死了另外一个仆人。他父亲把这个杀人犯捆绑起来丢到了河沟里,然后去请教神巫该怎样处置这个杀人犯。等他父亲从神巫那里回来后,发现这个杀人犯在河沟里冻死了。于是,他认为父亲也是杀人犯,亵渎了神灵。

苏格拉底就问游叙弗伦:“什么是亵渎了神灵呢?”游叙弗伦说:“做神不喜欢的事,就是亵渎了神灵。”苏格拉底又问:“如果神与神之间的意见不统一呢?有些神觉得你父亲是杀人犯,有些神觉得你父亲没有错,那该怎么办呢?”游叙弗伦想了想,说:“那我纠正一下刚才的解释。做所有的神都不喜欢的事,就是亵渎神灵。”苏格拉底继续追问游叙弗伦:“那你说说看,一件事情本身是虔诚的所以神喜欢,还是不管什么事情只要是神喜欢的就是虔诚的?”游叙弗伦彻底被苏格拉底问懵了,自知辩不过苏格拉底,只好找个借口溜走了。

实际上,苏格拉底并不是一定要追问出虔诚、亵渎神灵这些问题的准确答案,而是通过不断地追问,来审视那些看似不证自明的观念,使这些似是而非的观念逐步澄清。

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这本书也指出,批判性提问并不是来质疑一个断言或结论的真伪,而是来评估得出这个断言或结论的过程。

但是,当我们不断地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时候,被询问的人很可能会回我们一句:“你怎么就跟我杠上了呢?”所以,要想实现批判性提问,就要确保让对话进行下去。这是我们掌握批判性提问需要注意的第二个要点。

那,该怎样确保让对话进行下去,不让对方误以为我们在抬杠呢?有两个办法。一个办法是,仍旧牢记第一点,批判性提问的关键是审视思考的过程。也就是说,我们是对别人得出结论的过程感兴趣,而不是想着要怎样说服别人。再进一步来说,当我们进行批判性提问的时候,一定要让对方明白我们是好学上进的,要让对方相信我们的本意是好意的,即便彼此存在严重分歧,也不会口诛笔伐收场。第二个办法是,我们提出的批判性问题,要是恰如其分的关键问题,而不是为了提问提问。稍后,我们会详细来学习提问的方法。

说完批判性提问的第二个要点,批判性提问的原则是让对话进行下去。我们再来说第三点,批判性提问的基础是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这是因为我们往往只愿意听取价值观取向和我们相同的人的观点,党同而伐异。而要想具备淘金式思维,就需要我们兼听博观,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

第四点,批判性提问的对象也应该包括自己。我们可以自由地对他人进行批判性提问,但常常会忽略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审视。《思考的艺术》这本书分析说,我们忽略审视自己,是因为两个原因导致的。第一个原因是,我们倾向于抵触自我批判。我们一旦认定了某个结论或观念,就会时刻准备抵御对这个想法的所有批判。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过分关注而难以客观批判。我们在一个问题上所花的时间越长,我们对它的细节就越习惯和熟悉。尤其是,当我们一旦倾向于某个结论时,就会过分关注它,而难以客观批判。

那,我们应该怎样避免忽视对自我的批判呢?《思考的艺术》这本书也给我们支了两招。第一招是,时刻提醒。当我们认定一个结论的时候,一定要提醒自己,它是否有不足的地方。第二招是,搁置一段时间。当我们难以展开批判自我想法的时候,可以把这个想法搁置一段时间,让它自动接受时间的考验。

好了,这就是第一部分内容,我们认识了批判性提问批判性提问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审视我们的思考过程,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纠偏。掌握批判性思维,需要我们认识到这样四点,第一,批判性提问的重点在于审视思考的过程;第二,批判性提问的原则是让对话进行下去;第三,批判性提问的基础是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第四,批判性提问的对象也应该包括自己。

怎样进行批判性提问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实战阶段。第二部分,我们一起来学习怎样进行批判性提问

我们刚才说到,批判性提问其本质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审视思考的过程。思考的过程用专业的术语,是叫论证。也就是说,批判性提问是对论证来提问。那,什么是论证呢?理由加上结论就是论证。换句话说,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构成部分,一个是结论,一个是理由。

这么说,你可能听得有点糊涂。那你记住这样一句话就可以了,批判性提问是对结论和理由来提问

为了加深你的理解,我们来举个例子。请听这样一段话,公共泳池有可能会成为威胁健康的公害。据卫生部门的检查显示,60%的公共泳池的氯含量没有达到规定标准,这会导致游泳者患病的几率。

这段话中,公共泳池有可能会成为威胁健康的公害,就是结论。结论是指,作者或者演说者希望我们接受的信息。卫生部门的调查数据就是理由。理由是指,支撑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我们即学即用,用批判性提问来审视一下论证。请听这样一段话,高收入能带来幸福感。据某商业银行调查显示,高净值人群的幸福指数比工薪阶层高30%。这段话的结论就是,高收入带来幸福感。理由是,某商业银行的调查数据。

那我们要不要相信这个论证呢?这就需要用批判性提问来审视一下了。我们不难发现,这段话的论证存在诸多问题。比如,某商业银行的调查,能否反映整个社会的现状,还是只反映了这家银行的特定客户人群?什么是高净值人群,什么又是工薪阶层,其区分的标准是什么呢?什么又是幸福感呢,幸福的定义是什么?你看,这样一提问,我们就会发现高收入能带来幸福感这条结论,并没有多少说服力。这个例子也是在告诉我们,结论站不站得住脚,取决于理由扎不扎实。

好了,我们稍微总结一下,批判性提问其本质是对论证提问,论证包括理由和结论。

说到这里,我们再补充一个知识点。《批判性思维:带你走出思维的误区》这本书给我们指出,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论题、结论和论证。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我们刚才已经介绍过结论和论证了,那,什么是论题呢?论题是引起对话或者讨论的问题亦或争议。比如,学校到底应不应该提供性教育,这就是一个论题。有时候,论题是直接了当地说出来的,有时候,论题是隐含着的信息。我们刚才举的例子中,公共泳池有可能会成为威胁健康的公害,隐含的论题是,公共泳池会不会威胁到公共健康;高收入能带来幸福感,隐含的论题是,高收入能否带来幸福感。如果论题没有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时,最有效的方法是找到结论,然后根据结论推导出论题。

我们再说回审视论证过程这一主题上来。我们已经知道了,一个论证的表面结构,是由理由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时候,一个论证的表面可见部分,往往被包装了,裹上了糖衣炮弹。因为展示这个论证的人希望说服我们,让我们毫不怀疑地接受这个论证。所以,不想被论证的表面可见部分迷惑,就需要挖掘那些看不见的部分。

什么是看不见的部分,我们又该如何去挖掘呢?我们不妨来回想一下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况,当我们审视论证过程的时候,发现论证过程没毛病,可心里却难以被说服。比如,大量的数据和真实故事作为理由,得出了堕胎是人性化行为的结论。整个论证过程有逻辑没有漏洞。可我们对堕胎是人性化的行为还是难以接受。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就在于,一些演讲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特定想法,被隐藏了起来。我们把隐藏起来的这部分信息称为假设。假设就是一个看法,但是没有明说出来,演讲者或作者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没必要说出来。假设分两类,一类是价值观假设,一类是描述性假设。

我们先来看价值观假设。价值观假设是指,没有明说的价值取向或偏向。比如,我们刚才说到的,堕胎是人性化行为这个论证,虽然有逻辑没漏洞,但我们仍旧难以被所说服,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价值观与它所反映的价值观假设不一致。

我们再举个例子,来加深理解。请听这段话,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乱丢垃圾者的处罚力度。环境靠人们的维护,而人们并不会自觉来维护环境,所以要想维护环境的整洁,政府部门就得拿出切实的行动来处罚违法违规的人。

你看,这个论证的理由支撑了它的结论。但是,如果你认为制止乱丢垃圾的行为是个人责任,而不是政府的责任呢?那你仍旧难以被说服。这个论证的价值观假设是制止乱丢垃圾的行为是政府的责任。

你可能会问了,到哪里去寻找价值观假设呢?方法很简单,用批判性提问,问一问,他为何要找这样的理由来证明这个结论?因为理由体现了价值偏向。比如,堕胎也有很多危害数据和故事,可他只找来了利好的数据和故事作为理由,这正体现了他的价值偏向。

说完价值观假设,我们再来说描述性假设。我们认为某些理由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就没有明说。这种情况就是描述性假设。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场景。邻居推荐你去看正在巡演的莎士比亚的戏剧,他认为这部戏剧可以帮助你进一步了解莎士比亚。

这个论证里有结论,也有理由。但是,当我们剖析论证过程,就会发现,理由并不充分,为什么这部戏剧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莎士比亚呢?是因为这部戏剧的表演非常逼真,还是因为这部戏剧反映了莎士比亚所倡导的一切精神?

这些关键的理由,都被隐藏了起来。邻居仅凭一个不痛不痒的理由,就推荐我们去看戏剧,可见邻居认为这些隐藏起来的理由是理所当然显而易见的。邻居认为理所当然便不明说的理由,就是描述性假设。

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批判性提问。询问邻居,为什么说这部戏剧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莎士比亚?我们根据邻居的回答,再来理性地判断,究竟要不要去看这场戏剧表演。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找到描述性假设的方法了,和寻找价值观假设一样,向理由发起批判性提问,问一问,你是怎样从这个理由得出这个结论的?得出这个结论,除了这个理由之外,还有哪些理由?

我们小结一下,当一个论证过程有逻辑,但我们仍旧没有被论证说服时,这就说明论证过程里有假设。假设有两种,一种假设是价值观假设,也就是没有明说的价值取向或偏向,我们可以通过向理由发起批判性提问,问一问,为何要找这样的理由来证明这个结论,从而找出对方的价值观假设;另一种假设是描述性假设,也就是我们以为理所当然所以就没有明说的理由,我们同样也可以向理由发起批判性提问,问一问,对方是怎样从这个理由得出这个结论的,得出这个结论除了这个理由之外,还有哪些理由?

实际上,每本书、每场讨论、每篇文章里都有无数的假设。我们是不是应该把所有的假设都找出来呢?并不需要,我们只需要找出影响论证结构或者过程的假设就可以了。

总结

说到这里,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我就为你介绍完了。我们再来总结一下。

首先,我们认识了批判性提问批判性提问就是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审视我们的思考过程,为我们的日常生活纠偏。掌握批判性思维,需要我们认识到这样四点,第一,批判性提问的重点在于审视思考的过程;第二,批判性提问的原则是让对话进行下去;第三,批判性提问的基础是保持开放包容的心态;第四,批判性提问的对象也应该包括自己。

其次,我们学习了批判性提问的方法。批判性提问其本质是对论证提问,论证包括理由和结论。当一个论证过程有逻辑,但我们仍旧没有被说服时,这就说明论证过程里有假设。假设有两种,一种假设是价值观假设,另一种假设是描述性假设。我们可以通过对理由进行批判性提问,从中找出假设。依据假设,我们再来得出自己的理性判断。

最后,我们要向你说明的是,这本书中,还介绍了向证据发起批判性提问,从而判断证据的效力如何;向推理过程发起批判性提问,从而找出推理过程中是否有谬误等等内容。而我们的解读,是围绕着帮你建立批判性提问的基本思维框架为出发点,来组织内容的。

批判性思维是一门系统的哲科思维,要想训练批判性思维能力,不仅需要我们日常勤加练习,更需要我们系统的来学习。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到我们的教育体系了。批判性思维不仅仅是一种知识、一个工具,更是一种习惯,而习惯是需要从小培养的。

以上,就是《学会提问》这本书的全部内容。恭喜你,掌握了批判性提问的方法。

— end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批判性  批判性词条  读完  读完词条  圣经  圣经词条  提问  提问词条  思维  思维词条  
笔记

 我的读书经验

我的读书经验 作者:冯友兰来源:《读书的方法与艺术》我今年八十七岁了,从七岁上学起就读书,一直读了八十年,其间基本上没有间断,不能说对于读书没有一点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