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利用零散时间拜读张宏杰先生的《朱元璋传》。张先生通过大量史料,结合中国文化,为读者呈现出一个多元化的朱元璋。每个人对读过的书都会有自己的感触,张先生笔下的朱元璋也许更真实客观吧。但是不知为什么,透过全书却还是隐隐的凸显出作者对待历史人物的某些切入视角是我不曾认可的。可能这是我的局限。
读完本书累计时间大概十几个小时,我觉得正真了解一本书的内容,这点时间远远不够,我只是粗略的通读,而后发表一点我的拙见。读过本书,不得不承认朱元璋是人中之龙,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家、政治家。他睿智、奇异、残忍、亲民、轻商、勤政。
穷困潦倒的朱重八(朱元璋最初的名字)从沦为乞丐到汪大娘的接济去了皇觉寺出家当和尚,再到投奔郭子仪参军,他只是因为生活所迫,此阶段的朱元璋也仅仅是元末动荡年代里一个贫苦农民的代表。从参军进入郭子仪的队伍里,朱元璋忍辱负重,这期间他超群的个人能力得以发挥,也是在这个期间他萌发了夺取天下的想法。而平民出身的汉高祖刘邦成了他的膜拜的榜样。
是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朱元璋表现出的能屈能伸、忍辱负重、结交英豪、招贤纳士、尤其是采取朱升的意见“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都为他的成功做了最好的铺垫。朱元璋天性懂得人不可墨守成规,又谨慎狠准,与敌人周旋时只要知道对方的目的,手段从来都不是问题。所以夺取天下非他莫属。
称帝后的朱元璋为了惩贪和消灭政治上的异己,制造冤案、兴文字狱、屠杀功臣等。据说仅四大冤案加在一起,杀人便有十几万。他的残忍到了瘆人的地步。就拿胡惟庸来说吧,胡惟庸被杀后朱元璋将其丢进千丈深坑。第二天觉得不解气,便又派人将其尸体脱出,当众肢解,而后引来诸狗食之。不仅如此,甚至同胡惟庸关系密切的两个县城的人,不论男女老少全部屠杀。
不过平民出身的朱元璋,痛恨官僚、地主,他是有史以来最亲民的帝王。朱元璋骨子里的平均主义是中国精神文化的折射,倘若生在近代或许他会早早的领悟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朱元璋力求为百姓建立“农民乌托邦”,也确实初有成效。在他执政期间,全国地主阶级明显减少,百姓大多有田可种,老百姓的日子是相对富足的。远古农民要求不高,税少有田,有饭吃,中国百姓便感天谢地了。
对于森严的黄册制度,朱元璋可谓用心良苦,建制初期动用太多的人力、物力。黄册制度是朱元璋保障人口不随意流动,稳定社会以及稳定农民收入的利器法宝,在他执政期间发挥了积极作用。很可惜,明朝制度的诸多缺陷加上朱氏子孙管理荒芜,他死后,黄册制度如同虚设,贪污腐败泛滥,将“黄册”慢慢演变成“白册”,据说黄册抄来抄去百岁以上老人不计其数。若朱元璋地下有知,不知该怎样的痛心疾首。
朱元璋发际后回老家凤阳的那段描写很让人感动,朱元璋即使做了皇帝也依然感恩图报,依然不忘滴水之恩。凤阳老家的二十几户人家在明朝一直以礼相待。后来这二十户人成了大明帝国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被朱元璋立为陵户,不用下地干活儿,坐享国家补助,并且子孙世袭。
纵观朱元璋的一生,他推翻元朝,统一中华,恢复民族平等,开创洪武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是杰出的君主之一。但是他让人不忍直视的残忍不胜枚举,死后殉葬制度的恢复是他对自己功德的又一次诋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