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文案天后李欣频分享过一个故事。有一位成绩很优秀的学员,听家里话考上了医学院,学了七年,拿到了医师执照。但是正式上班后,他才发现自己并不喜欢这个工作,于是,他又重新去念了EMBA。
如果这位学员一开始就清楚自己喜欢什么该学什么,那岂不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至少可以节省出7年的时间。
在知识付费的年代里,很多人都是盲目地学习,报了一大堆课程,最终发现自己还是原地踏步,钱花了不少,精力也付出了不少,可依然没有任何变化。正所谓“懂得那么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学习是需要智慧的,不懂得学习的人,无形中就交了很多智商税,成为了被割韭菜的那个人。
关于如何学习,我不得不提到最近看过的一本书,来自秋叶大叔的《高效学习7堂课》。
秋叶大叔是国内著名的知识大IP,秋叶PPT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一名大学老师,还是一名优秀的创业者,可谓是主业副业并驾齐驱。
在这本书里,他将学习归纳为三点,即学什么、如何才能学得好以及学完后怎么办。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学习本身就是一件值得研究的课题,就像画画、写作一样。会学习的人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选对方向,比马上开始更重要
每一次看到朋友圈很多人转发的课程海报,文案写得特别诱人,很多人的钱包就开始躁动了。可是,在你们付费之前,有考虑到这个课程真的是你需要的吗?学完之后对你的帮助真的大吗?
大叔告诉我们,学习之前一定要有个清晰的定位,最大的选择是方向的选择。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千万条路,但是适合自己的并不多。成年人有一种智慧叫作“知道自己是哪块料”。
就拿我自己来说吧,我刚开始做自媒体的时候,选择的赛道是手帐,虽然小众,但是我自己喜欢。我并没有跟风,去学习那些热门的课程。当我找到了自己要深耕的领域之后,我就不断地强化这个标签,直到大家把我和手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问题来了,如何才能找准定位,选对方向呢?
《高效学习7堂课》这本书给出了三点建议:
1.迷茫的时候,选择离钱最近的方向
听到这条建议,很多人可能觉得这也太现实了吧。高晓松说:“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关键是,没钱,怎么去到达那个远方啊。我们普通人,也许并没有像埃隆·马斯克那样拯救人类的志愿,只是想先把自己的小家给过好,小富即安足以。
当你没有梦想,没有热爱和喜好的时候,就去选择那条离钱最近的道路,先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大叔说:“在学习前先把想学的方向写下来,去调研这个方向的薪酬待遇和就业规模,看看里面有没有适合自己的机会,然后把适合的机会一项项划掉,只保留一个。”
因为在有回报的领域耕耘,你也会增加更多的乐趣和成就感,成年人的学习不能陷入到自嗨里面。赚到钱,你才会更有资本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2.学习之前,搭建个人的知识框架树
一名高效学习者想要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首先要搭建自己的知识框架树。完整的知识框架树主要有三部分构成,分别是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以及如何把知识转变成能力。
假如你想学习画画,那么首先要了解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比如造型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这些构成了画面的基础,而且这方面的训练也是最占用时间的。
有了基础知识还远远不够,你还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你还要知道创新的技巧、不同技法以及不同材质的使用等。
最后你再去思考,如何一步步将这些知识学到家,让它们内化成你的能力,这里也许需要你持续练习和刻意行动才能实现。
知识框架树就像一幅学习地图一样,它告诉我们每一步行走的方向,不要做那只迷失的羔羊。
3、运用能力桶模型,让自己能量倍增
木桶理论大家都听过,它告诉我们,一个桶可以装多少水,是由那个短板决定的,所以,很多人会去不断地弥补短板。
但是,秋叶大叔在他的书里,却给出了更加全面而精准的木桶使用方法。假如你的桶想要装更多的水,你就需要综合性的能力,千万不能缺这少样。
就拿秋叶大叔本人来说,他因为PPT而被大家熟知,可是,这仅仅是大叔能力的冰山一角而已,他还有研发课程的能力、写作的能力以及运营团队的能力。
同样的,一个人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有一个能力是不够的,就像一个桶,只有桶底是没法装水的。你还需要周围的围板,以及箍绳,这样才是一个完整的可以装水的木桶。
桶底好比是你的专业能力,可以靠着这个吃饭;围板是指你的软实力,就像一个合格的职场人要懂得时间管理、办公软件、职场礼仪等;而箍绳就相当于你的软素质,比如体质好、人品好、情绪稳定等。
前一段时间听过一句话,来自李海峰老师,他说:“一个成熟的职场人,最核心的要素就两个,一是把事情做好的能力,二是把事情做好之后,关系也会变好的能力。”这跟大叔的观点不谋而合,我们想要在事业上取得一定的成就,需要的是多维度能力的综合运用。
二、刻意练习,所谓的牛人不过是找对了方法
混沌大学创始人李善友在一次演讲中,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为什么有人打了一辈子高尔夫也没成为高手?
为什么我打了多年拖拉机却一直没有进步?
不都说天道酬勤吗?现在大家也都在提倡匠人精神,可是很多人一辈子坚持做一件事情,仍然没有什么成就。
原因就在这里,很多人压根不知道学习的方法,一直都在重复地、机械地去训练。所以我们不能单凭一个人在某个行业所花费的时间去衡量这个人的成就,而是看学习结果。
因此,想要获得更高的成就,就要做到刻意练习,而不是机械地重复。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高效学习7堂课》给出了三个策略:
1.具备焦点思维,保持航向不偏离
我们身处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挡也但不住。很多人的注意力就开始分散了,不知道自己什么该学,什么不该学,收藏夹里堆满了内容,书柜里塞满了书,课程报了一大堆。他们一直在学习的路上,一直学无所成。
想要克服这个问题,秋叶大叔这样建议我们:
带着关键词去阅读,或者带着问题去阅读,学习时,眼里要有焦点。
不是焦点的信息,直接采取“阅后即焚”模式。
比如,你正在学习水彩,那么你就多关注一些关于水彩的视频、教程或者书籍。当你带着焦点思维去学习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很多这方面的学习资源,这也是“视网膜效应”的作用。所谓的“视网膜效应”是指你关注什么,就会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东西。好比你开了一辆保时捷,就会发现路上有很多保时捷车一样的道理。
2.克服学习的高原反应
在心理学上有个“达克效应”,指的是能力欠缺的人,常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出现认知偏差,盲目自信。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其实往往跟学习的本质有关,因为在入门阶段,很多人都会觉得没有那么难,进而出现很多小白鄙视专业大咖的现象。
其实,学习最难的部分是如何面对高原反应,也就是当你不断在练习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自己进入了瓶颈期,没有明显的变化,这是很多学习者都会遇到的难题,想要解决这个办法,就是变着花样重复刺激。
比如,一个人学习写作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期,这个时候你可以把市面上所有关于写作的书都买回来看,看看每一本书写的内容有什么不同,按照不同的方式去练习,去刺激自己。这样你就会比较顺利的突破瓶颈了。
遇到瓶颈期时,千万不能停止,而是选择不同的训练方式,让自己成功迈过去。
记得张萌萌姐曾经说自己每次学习后,都可以成倍成倍地把学费赚回来,因为她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复盘的习惯。高效学习者的复盘,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还是对未来的规划和布局,进而产生复利价值。
其中秋叶大叔给我们指出了5种复利方式,分别是: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拿我自己来举例吧。
我去年创建了一个轻社群,每一天写些自己的新知和感悟。因为写的比较真诚和用心,所以很多先加入的成员就忍不住分享给身边的人,这就是质量复利。
今年,我打算将这些内容稍微整理一下,在头条开通一个知识专栏,发布到不同平台,这时我启用了分发复利。
同时,我还想把这些内容出版出来,这就是变现复利。
我在写轻社群的时候,还链接到了平台的工作人员,这是人脉复利的体现。
正是因为我开启了日更模式,很多人对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勤奋努力的宝妈,不知不觉中,我也实现了人设复利。
同一件事,可以带来多方面的价值,做事的过程中切忌像驴推磨那样盲目前行,我们每走一步都要去思考,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价值最大化,带着复利思维去复盘,你才能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学习者。
三、最有价值的输出,就是解决了实际问题
古典老师在《跃迁》这本书里提到“输出倒逼输入”。这句话没有问题,如果换成用高质量的输出倒逼输入的话,就更好了。
很多人学习完之后,都喜欢去做笔记,写文章,来输出自己的学习成果,这其实只是学习输出的某种形式而已,仅仅是分享。其实,最有价值的输出就是解决了实际问题。
秋叶大叔说,你学习完毕之后,要问问自己,这次学习是否可以用于个人求职和晋升、是否可以用于推进下一阶段工作、是否可以用于解决某种特定问题、是否可以用于赚钱。
如果按照这个思路的话,我觉得自己的学习输出还是比较有成效的。我每看完一本书或者是学习完一门课程,我首先想到的是,如何使用里面的知识。
记得有一次我上完青少年梦想教育的课程之后,立马就把学到的东西融入到我的青少年手帐课里面,从而成倍成倍地赚回了我的学费。
查理·芒格说过:“人类只有发明了发明的方法之后才能快速发展。我们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之后才能成为高手。”
尤其是在瞬息万变的时代里,新知识,新行业的不断崛起,很多人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得不去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从而确保自己在激烈的竞争中不被淘汰。但是每个人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只有掌握了高效的学习方法,我们才能比别人快那么一点点。
北大教授陈春花讲过一句话:“激活一个人的价值,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他能真正拥有学习力。当他拥有学习能力时,就会不断成长、不断发展。”
我们生而为人,从出生的那一刻,就没有统一的起跑线。普通人想要在日后的竞争中,缩短彼此的距离,是通过个人的学习力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