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大师的创造力》读后感

良好收入只是激励的一方面,实际上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每个学科收入都很好。在欧美日本,——政策不扶持导致的悲剧

很多专业也是找不到工作的,但是有别的激励。美国的各种公会奖项,出版书籍得到的高额版税,知识产权的保护,社会地位与尊严,这些都是我们所没有的。换句话说,我们实际上是主动把知识分子当成臭老九的,不是不能按美国的方式走,而是不能走,如果知识分子挣钱多了,势必产生一个有话语权的中产阶级。

所以鼓励金融、经济、工科,——实用性强,可以对接得上经济结构

而不鼓励纯理科、纯艺术、哲学、历史等等。但这样维护金利益的同时,又不得不面临原创性的丧失。

偏见始于无知,猎奇心理和功利计算

1.在中国,主要是理科和文科之间产生的偏见,这个占据着主导。但是往往最鄙视文科生的是工科生。理科生和文科生还鄙视艺术生,艺术生鄙视体育生,形成了一条鄙视链。

2.大的分科内部还有鄙视链,比如艺术生里,纯艺术还鄙视设计生,理科生里物理生还鄙视化学生。

3.学科学科之间产生的偏见是一个历史原因。

中国学习苏联设立的分科制度,加上中国固有的科举制度,以及建国之初对工程技术的急迫的追求,都让中国学科形成了一条天然的鄙视链。理科工科这些比较需要人才的地方,就把成绩好的分配过去。

成绩不好的就流向了文科,尤其是教育,这个起到了很坏的影响,这里面又尤其是中小学教育。这其实就导致学科间的偏见实际上和学科无关,而和智商有关。智商高的(或者说学习能力较强的)都流向了理工科,智商低(或者说不愿学习的,能力较弱的)的留在了文科。这种现象近些年有所好转。

4.学科间本不应该有高低,实际上也没有高低。在难度上,每个学科想要学好都是一样难的,成为梵高、雨果和成为爱因斯坦都一样不容易。

只不过在中国,因为一开始的这种天然的不均匀,导致理工科进入相对的良性循环,越来越强,越强人才越多。

而文科生相对进入恶性循环。这样,其实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发展。

5.分科本身就是需要质疑的。这个制度已经被世界各个国家所抛弃了,尤其是大学上来就分科,甚至高中就分了。

这样会让很多人一开始是由于无知才对其他学科产生偏见。科目与科目之间本身是有区别的,物理学的公式和音乐的对位法当然天差地别,但是,这不代表学音乐的就应该完全不懂物理,学物理的就不需要音乐修养。

6.以用为导向的时代已经结束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这要感谢从建国到现在的理工人才。

但是中国原创性缺失,以及对世界其他文明认识上的缺失,最重要的是对整个现代世界的认识不足,是造成中国现在各种问题的源头。这正是缺少文科知识,缺少审美等等造成的。

理工科目前在基础学科,像数学和理论物理上也未见得就能达到超一流水准。

文科缺少的就更多,在哲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等领域欠缺尤其多。

7.怎么让中国人告别学科偏见,其实需要的是通识教育。偏见始于无知。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大师的创造力》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创造力  创造力词条  大师  大师词条  
笔记

 《健康成长》读书笔记

今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健康成长》的书,使我受益匪浅,让我获得了许多启示。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三章节:热爱学习。“刀不磨生锈,人不学落后”,这是中国人几千年来总结的...(展开)

笔记

 9分钟读完:《赢》

《赢》,书名俗气,但内容绝对真诚诚恳。作者杰克·韦尔奇,担任通用电气CEO长达21年。在本书中,他将自己在工作与生活中如何才能赢的智慧倾囊相授。本文拆解的是本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