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读后感

在这个寒假,我在家读了巴金老先生激流三部曲之一的《家》。

《家》描述的是,中国已经逐渐从沉睡中苏醒,在新思潮的带领下逐渐变革,高氏一族却处于旧的封建家长制中,在时代的影响下,年轻一代开始觉醒、反叛。高家逐渐衰弱下去,直至最终崩塌。其中,以长房的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为主,展现了这个家族的悲欢离合。正如巴金说到他写这部小说的动机“那十几年的生活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梦魇!我读着线装书,坐在礼教的监牢里,眼看着许多人在那里面挣扎、受苦,没有青春,没有幸福,最后终于得着灭亡的命运。我离开旧家庭,就像甩掉一个可怕的阴影,我没有一点留恋。所以我要写一部《家》来作为一代青年的呼吁。我要把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要他给我们带进来一点新鲜空气,在那个旧家庭里面我们是闷得透不过气来了。”

觉新作为长房孙,从小就被寄予厚望,而他也的确从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他相貌清秀,自小聪慧,成绩也优异,觉新盼望着到国外留学,盼望着娶自己的表妹钱梅芬,却屈服于父母之命,媒灼之言,娶了素不相识的李瑞钰,同时与表妹分离。而恋爱的结束,又成为了祸难的开始,从此觉新行尸走肉一般地上班、下班、在长辈与弟妹们之间周旋,他做的所有事都是为了维系这个岌岌可危的家庭,牺牲了爱情,牺牲了自我,最为可悲的是由于荒诞迷信的借口:避血光之灾。他将自己的妻子送到阴冷的城外生产,导致妻子死亡,他却连最后一面都不能见上。觉新总是在屈服,总是在让步,他总是“像傀儡似地被人玩弄着,像宝贝似地被人珍爱着”。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觉新是这样一个让人不能不心痛、叹息,继而深思的人。觉新作出的牺牲,不仅仅是由于他的性格感性软弱,更是由于他作为“长房孙”,在年轻一辈和年长一辈的中间作为桥梁而不得不承担的责任。在那时,像他这样的青年必然还很多,既有封建思想,又有新时代社会的思想,作出无谓的牺牲而试图将分裂的两代弥合在一起。他们不是不愿意接受新的思想,也不是没有看见旧时代血腥的斗争,只是因为他们舍不得旧家庭,也不希望看到新一辈离去,他们希望看到一个完整的家庭,哪怕这需要许多人为此牺牲自我,牺牲一切。作者在书中悲哀地说:“这般人是没有希望了,是无可挽救了。给他们带来新的思想,使他们睁开眼睛看到这个世界的真面目,不过是增加他们的痛苦罢了,这正像使死尸站起来看见自己的腐烂一样。”作者指责道:“思想是新的,行为却是旧的,你们都是矛盾的!”

觉民是一个进步的新青年。他不甘心做一个傀儡,他能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幸福。他和自己的表妹结下了真挚深刻的爱情,当他听到老太爷给自己定了亲事之后,他不顾阻力勇敢地反抗,他躲在同学黄存仁家中直到爷爷答应不提婚事他才回去。他用反抗争取了自己的幸福,没有制造出第二对觉新和梅表姐。

觉慧是思想最激进、反抗最热烈的人。他脑中充满了新思想,身上充满了青春的激情。他‘‘贪婪地”阅读着《新青年》等新刊物。他参加请愿、参与罢课。他与一帮进步青年结成志同道合的朋友,积极参与《黎明周报》的工作。他讨厌那个家,那个家对他而言就像是沙漠、像牢笼,他只能感到寂寞。尤其是当他心爱的丫鬟鸣凤被逼跳湖自杀后,他更加痛恨这个家,更加厌倦这种生活。最后他终于选择了离开这个家去走自己的新的道路。

巴金老先生笔下的《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而《家》的那些子弟们正代表了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既有腐败,贪婪的官员,又有像五老爷克定的腐化堕落的青少年,更有思想新但不落实与行动的觉新。尽管有如此之多的“乌云”,但它永远遮挡不住“太阳”的光辉。像觉慧、觉民、琴这样的新青年正用自己青春的阳光热情为这个病入膏肓的旧世界带来黎明的曙光。

《家》这部作品从思想内容上,对摧残人的青春、生命的封建礼教和封建专制制度进行了愤怒的控诉,对那些在封建礼教的重压下受苦、挣扎最后作了牺牲品的人们寄予了无限的同情,对那些为争取自由的生活而奋斗的人们进行了大力的歌颂。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家》读后感词条  
笔记

 《一千零一夜》读书笔记

《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内容非常精彩。相传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国家的国王被一个女人骗了。这件事让另一个国家的国王知道了,从此这个国王就发誓每天都要娶一个新皇后,然后...(展开)

笔记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读后感

“这个时代从不辜负人,它只是磨练我们,磨练每一个试图改变自己命运的平凡人。”——吴晓波读《激荡三十年》,是读历史,读《激荡十年》,是读经历,因为2008-201...(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