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

武志红老师是国内著名的心理咨询师,同时主持《广州日报》健康专栏,受众是广大不一定接受正统心理学教育的读者。所以不难理解,他擅长把深奥枯燥的心理学知识写得浅显易懂。但也有人评价这本书算不上一本很正统的心理学书籍。主题有点散乱,内容有些鸡汤,casebycase,理论来源不严谨。

整理了书中一些观点,分享给大家!

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性格养成、品性爱好、为人处事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成长是一个自我意识觉醒自我纠正的过程,学会与自己相处与父母相处也是一辈子的课题。再往后,就是要学会如何创造一个好的环境,让子女可以健康快乐的自我成长,不要重现自己的弱点,也不要矫枉过正,保护着他们的天性,让其自由。

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家长对孩子倾注了多少爱,就要对伴侣对长辈倾注同样的爱,否则家庭成员的关系就会失衡,,失衡的关系会导致畸形的爱,比如溺爱。而溺爱会导致孩子的一系列心理、情绪、心智问题。溺爱孩子的父母,爱的其实是童年那个严重缺乏爱的自己。他们把爱投射在孩子身上,以补偿自己可怜巴巴的童年。而被爱过剩的孩子,往往学不会如何付出爱,他们的孩子便重复了祖父母的命运,收获一个无爱的童年。于是溺爱和冷漠在家庭中隔代遗传。

自我评价低的人,对其夸奖可能会起反作用。Ta内心一直认为自己的差劲的,对外界的夸奖持怀疑和退缩态度,可能会导致ta越来越不自信,越来越怀疑自己。

一个人童年时跟父母的关系,决定了他的人格,“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模式,便是他与世界的关系模式。如果他跟父母的关系是和谐健康的,他的人格便是健康的,他在处理人生各种关系时便倾向于尊重、宽容、信任、乐观,也容易得到爱和幸福。相反,如果“内在的父母”和“内在的小孩”关系扭曲,那么他的人生便会出现种种问题,并会通过他的新家将不幸传递下去。

牺牲自己、把理想寄托在子女身上的父母貌似可歌可泣,其实本质是自私,把自己人生的焦虑转嫁给孩子,偷懒放弃让别人替自己奋斗,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爱。曾经有人说过,父母的失败之处在于“折断了孩子的翅膀,还怪他们不会飞。”

“恋爱时,有人喜欢找与自己相似的恋人,有人喜欢找与自己相异的恋人。找与自己相似的,还是找相异的恋人,这取决于我们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一致程度。研究表明,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比较高的人,喜欢找与自己相似的恋人,而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较低的人,喜欢找与自己相异的恋人。可以说,我们找恋人,都是在找自己的理想自我。不过,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一致程度较低的人,很容易会感觉到,实现自己的理想自我太难了。那么,找一个与自己的理想自我相符合的人,与自己日夜厮守,甚至从身体到心灵上都融为一体,就好像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自我一样。也因此,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较大的人,很容易产生迷恋。然而,他们迷恋的不是真实的恋人,而是自己投射到恋人身上的“理想自我”这个幻象。除非他们自己的心灵成长了,自己缩小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距,否则,他们还会接二连三地陷入一个又一个迷恋式的恋爱,而且选择的恋人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爱不光是给予,它是合理的给和合理的不给;是合理的赞美和合理的批评;它是合理的争执、对立、鼓励、敦促、安慰。所谓合理,是一种判断,不能凭直觉,必须经过思考和有时不怎么愉快的取舍决定。

心理疾病的根源大多是童年的伤害。人格基础是在6岁前通过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形成的。6岁前的父母会被孩子内化成"内在的父母",自己的形象会内化为"内在的小孩"。人格决定一个人的心智模式,也决定了心理健康程度。因为我们会把这个关系模式投射到我们与其他人,我们与社会的关系。我们与父母这个原生家庭的恨,会在新家传递。恶性循环。如果父母爱孩子就要让这个关系模式和谐而健康。基本原则就是"爱和自由"。

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幼小的孩子都是自恋的,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孩子需要在自我探索中打破这一天然的自恋。这个探索过程主要从2岁开始,他们需要认识社会,寻找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而孩子没走入社会之中时,父母和亲人就代表了社会。做父母的一味溺爱孩子,放纵孩子的一切欲望、要求,就是告诉孩子他的一切欲望都是合理的,社会都该满足的,他的自恋是对的!长此以往,孩子的天然自恋就没有遭遇真正挫折,心中有了这个自我中心的定式,再难走出来。有些孩子则是幸运的,他们离开父母亲人后,在幼儿园或是小学经受挫折、坎坷,得到宝贵的人生经验,知道了自己的位置,懂得了自己要去适应环境而不是环境来适应自己。有些则没有这么幸运,一帆风顺地走下去,自我无限膨胀,但当走到真正的社会中时,自我为中心遭到毫不手软的打击,社会环境无情地摧毁了他已经固化的自恋的心理定式。这时,他再以一己之力与社会抗衡,面临的就只是灭顶之灾。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为何家会伤人》读后感  读后感  读后感词条  伤人  伤人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  
笔记

 《你幸福了吗?》读书笔记

《你幸福了吗?》是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推出的一部新书。是他从“三十而立”到“四十不惑”期间的心灵成长的记录。第一次看到《你幸福了吗?》这本书时,就是被这个...(展开)

笔记

 《窗边的豆豆》读后感

前不久我读了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豆豆》一书,感慨万千。书中记载了作者(豆豆)经历过的一段真实故事。当豆豆的妈妈听老师说孩子在学校是个怪怪的人、捣乱、任性,...(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