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给你的生活加点“料”!这个冬日,5本暖心书...

在阿尔卑斯山的山谷中,有一条风景迷人的大路,路旁有一条标语提醒游客:“慢慢走,欣赏啊。”

漫漫人生路,生活中的美景你发现了吗?

总有人说生活是无趣的,诚然,人活着总要为生计奔波,承担必要的责任或者使命,没有人是绝对轻松的。

可是生活又不仅仅是一场奔波,就像朱光潜先生在文章中曾写道:

“许多人在这车水马龙的世界过活,恰如在阿尔卑斯山谷中乘汽车兜风,匆匆忙忙地疾驰而过,无暇回首流连风景,于是这丰富华丽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无趣的囚牢,这是一件多么惋惜的事啊。”

日升日落,同样的流程每天不断重复,但只要你有心,漫长的岁月里,生活总能开出花来。

吃饭、睡觉是种动作,书本、红花是种事物。

无论是动还是静,除了其本身的目的和意义,生活中的一切都有它值得赏味的余地。

发现这种被忽略的乐趣,需要一双慧眼。想具备这双慧眼,需要你放慢脚步,审视生活

今天推荐的5本书,借你一双慧眼,发现生活中的趣味。

01《长物志》

长物,原指多余之物,非日用必需品。

周作人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

而明代万历年间的大学问家文震亨,对此早有研究,还把这些多余的物件玩的如此高雅,颇具情趣。

在文震亨看待物品世界的方式中,“雅/俗”是一组关键的对立标准,不仅在于材料、构造和装饰的形制,还在于其功能,即如何以及在何种情境中使用它。

书中将其进行雅俗区分,雅物入品,分为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十二类,内容广博,有条理地涵盖了反映精神价值观的物品,体现了明代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长物之用,一在于用,二在于赏。全书概括来说就是四个字:删繁去奢。 

比如:窗要用纸糊,纱和篾席都不行。白墙最雅致,其它皆为俗。

除此之外作者还提出“宁古无时,宁朴无巧、宁俭无俗”的原则,进一步说明了他的审美趣味。

通读此书,我们可以感受作者的生活情趣,借鉴他的审美原则,进而打造出自己诗意的生活

——两句话读懂这本书:

居山水间者为上,村居次之,郊居又次之。

中心取阔大,四周镶边,阔仅半寸许,足稍矮而细,则其制自古。

02《闲情偶寄》

要想生活过的快乐些,休闲的时间可能要多一些。活在清末明初的李渔深谙此道。

李渔,李十郎,他被后世誉为“中国戏剧理论始祖”、“世界喜剧大师”、“东方莎士比亚”。

可这次要提到他最关键的头衔,是“休闲文化倡导者”。

李渔的前半生并不顺利,他出身贫寒,乡试落第,好不容易做了幕客,却赶上时局大变,不得不回乡隐居。

遭遇生活的重锤,李渔反而开始体会生活的甘美,他发展自己的戏剧爱好,著书立说,纵情山水,热心公益。

这部号称“中国人生活艺术指南”的《闲情偶寄》便是他的得意之作,包括八个部分,分别是《词曲部》《演习部》《声容部》《居室部》《器玩部》《饮馔部》《种植部》《颐养部》。

除了戏曲、音律这些李渔的“老本行”,本书还谈了其他的内容。

从居室到庭园,内部装饰,界壁分隔,种花养草,妇女的妆阁,修容首饰,脂粉点染,饮馔调治,最后谈到人的颐养方法,一年四季,怎样排遣忧虑。

这样看来,这本《闲情偶寄》堪称解忧杂货店。

毕竟书中谈到的一切内容,究其本质,都是李渔的生活美学,希望让读者发现这些“闲事”中的美,感受这些“闲事”带来的乐趣。

李渔在此书中把药物分成三大动人的项目,即本性酷好之药、其人急需之药、一心钟爱之药。

这一部分,尤富人生智慧,能让人开心的灵丹妙药,不就是心爱之物、志趣所向吗。

而这些事物,就在生活中。

——两句话看懂这本书:

人惟求旧,物惟求新。

花之一日,犹人之百年。人视人之百年,自觉其久,视花之一日,则谓极少而极暂矣。

03《春韭秋菘:一个美食家的寻味笔记》

世界上最能令人感到幸福愉快的工作是什么?答:美食家!

在有生之年尝遍人间美味,应该是每个吃货的最终梦想。

然而,不会写书的美食家不是好文人。即使你吃遍全球美食,不会用文字记载下来,那“吃了也是白吃”。

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墨客,把他们曾经吃到的、看到的一道道美食,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

袁枚的《随园食单》、汪曾祺的《人间至味》、梁实秋的《雅舍谈吃》、 蔡澜的《 蔡澜旅行食记》......

光看名字,就会让人觉着这些书“很好吃”。

戴爱群的《春韭秋菘:一个美食家的寻味笔记》同样也是一本“很好吃的书”。

不同的“ 美食家”对于美食的标准各不相同,就拿本书作者戴爱群来说,他认为:

“不论哪一种调味之道,还是要建立在原材料和基本功的基础之上,更根本的是要有待客之诚,厨师应该真诚地对待食材,真诚地向客人奉上美食。古人云:‘修辞立其诚’,烹饪也是如此。味之道,无非一个‘诚’字而已。”

所以,在本书中作者用淳朴的文字,写出了美食的精髓。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你想要的美食菜谱应有尽有。

常言道:民以食为天。近年来,以“美食”为题材的各类节目屡获好评:风靡全球的《舌尖上的中国》、热播大片《风味人间》、广受追捧的《早餐中国》......

图书、视频,一动一静,让你在繁忙的生活中感受中华美食的魅力。

——两句话了解这本书:

美食评论家的进入门槛其实很低,可以说是人就能当。一盘菜,一碗汤,是咸是淡,是膻是鲜,是过火还是生硬,人们发表这些见解时,就是在进行美食评论。

我有一好处,平生不整人。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

04《葡萄月令》

“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像这样的赞美之言,作家汪曾祺还有不少。

但我觉得他更应该被称为“最会感受生活,最会记录生活”的人。

记得初中课文选编了他的一篇文章《端午的鸭蛋》,其中有几处关于鸭蛋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比如“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再如“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我想,如果吉尼斯记录允许,汪曾祺绝对会被冠以“最会写咸鸭蛋的人”的称号。

这本《葡萄月令》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他的散文没有结构上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风格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名士风格散文的魅力。

生活本就千变万化,汪曾祺在书中从故乡食物写到人间草木,从自然风光写到人情世故,真是无物不可写。

但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显得匠心独运,散发着独属于汪曾祺式的生活气息。

——两句话了解这本书:

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高邮鸭蛋双黄者甚多。江浙一带人见面问起我的籍贯,答云高邮,多肃然起敬,曰:“你们那里出咸鸭蛋。”好像我们那里就只出咸鸭蛋!

05《吃货辞典》

常言道,爱吃不如会吃,会吃不如懂吃。真正的吃货,不仅能品味闹市街边的佳肴,还一样珍惜家常中的美味。

饮食文学作家崔岱远,用充满人情味儿的语言,带来了这本《吃货辞典》,描绘出一幅幅亲切的饮食图景。

这是为极品吃货准备的随身宝典,由八十多篇精致散文组成,系统介绍了中国天南海北的几百道大菜小吃。

这本活色生香的“辞典”,专门针对各种美食,极大的满足了顶级吃货的需求。

书中配有近百幅手绘插画,在点出美食细节的同时,还在书后配上了索引,为那些销魂于碗筷之间的吃货,提供了良好的借鉴。

这些人间真味,让人唇齿留香,那缠绕于普通饭菜里的爱,更是最温情的表达。

读者在书中,不仅能领略到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能醉心于浓浓的人间烟火情,不自禁地体味人生百味。

——两句话了解这本书:

家里的饭菜未必金贵,却吃得安稳,吃着舒坦。

清明过后,天地明澈,空气清新,万物勃勃。青青的时光里咬一颗青团,任草香荡漾在唇齿之间,一转身,哇,春深已似海!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加点  加点词条  冬日  冬日词条  这个  这个词条  生活  生活词条  
笔记

 《变形的陶醉》读书笔记

哈哈哈我今天这个名字是不是特别朴实呀,自己看着笑疯。说实话这本书的结局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本以为是一个穷苦少女见到了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生活之后会想尽一切手段留在...(展开)

笔记

 《地心游记》读书笔记

近日,我正在读一本小说,名叫《地心游记》,它堪称惊世之作。《地心游记》不仅是“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加里布尔·凡尔纳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世界科幻小说的经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