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所描绘观音道场的景致
在普陀山可找到相应的景观
庄和刚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一部以宗教人物为原始素材的艺术神话小说。凡读过或看过《西游记》的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鲜活形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而在《西游记》一书中,有几十处写到普陀山南海观音菩萨“佛法广大,无所来包”,从观音访僧、魏徵斩龙、唐僧出世等故事,交待取经的缘起;至五百年后,观音向孙悟空道出自救方法;再在取经过程中,孙悟空一遇到困难,去南海找观音几乎是固定模式。观音菩萨道场“海天佛国”普陀山与《西游记》有着内在的不可或缺的奇妙联系。
普陀山是我国的佛教圣地,观音菩萨的道场,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观音信仰早已深入民间,蜚声海内外。《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曾作一楹联“洛迦山上慈悲主,潮音洞内活观音”。慈悲主,即指慈悲观音。潮音洞,又是观音菩萨修道洛迦山时常显灵之处。细读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总会找到许多生动的描写普陀山和观世音菩萨之处,感受独到的品读妙处。
《西游记》中的观世音菩萨“显圣”最多,帮了唐僧师徒很多,哪儿都有她的身影。孙悟空大闹天宫,她向玉皇大帝举荐二郎显圣真君杨戬;佛祖找取经人,她带惠岸行者去长安找人;去长安的路上,帮唐僧收了三个徒弟,找了一个脚力;孙悟空调皮捣蛋,她给唐僧送去了紧箍咒,还给了孙悟空三根救命毫毛;孙悟空打坏了五庄观的人参果树,她帮孙悟空医活了人参果树等等。手持莲花的观世音是人们心目中真善美的代表。她帮助唐僧等人,指点化身,并且在取经途中多次出手相助。师徒四人历经八十一磨难,终到西天取得真经,其情节演变与观音菩萨紧紧相连,险象环生,跌宕起伏。
读《西游记》第十五回、十七回、二十二回、二十六回、四十二回、四十九回、五十七回、五十八回等均有普陀洛迦山的景点风光的描绘,而且在如今的普陀山还能找到《西游记》中记载的痕迹,一一找到相应的景观,如莲洋午渡、古洞潮音、佛指名山、华顶云涛、莲池月夜、千步金沙、观音宝殿、洛迦山、紫竹林、潮音洞等。文中提到的普陀岩、金刚石(即磐陀石)、罗纹石(即紫竹石)亦是实有其名。
描写普陀山景致的,在第十七回,孙悟空久战熊罴精不过,向观世音菩萨求救,首上普陀山时,有一段描写“海天佛国”普陀山的情景:“但见那,汪洋海远,水势连天。祥光笼宇宙,瑞气照山川。千层雪浪吼青霄,万迭烟波滔自昼。”“水飞四野振轰雷,浪滚周遭鸣霹雳。休言水势,且看中间,五色朦胧宝迭山,红黄紫皂绿和蓝……山峰高耸,顶透虚空。中间有千样奇花,百般瑞草。风摇宝树,日映金莲”“ 观音殿瓦盖琉璃,潮音洞门铺玳瑁。绿杨影里语鹦哥,紫竹林中啼孔雀。罗纹石上,护法威严;玛瑙滩前,木叉雄壮。”
第五十七回,沙僧去南海拜见观音。沙僧一驾云离了东海,行经一昼夜,到了南海。正行时,早见落伽山不远,急至前低停云雾观看。好去处!“会百川而浴日滔星,归众流而生风漾月。潮发腾凌大鲲化,波翻浩荡巨鳌游。水通西北海,浪合正东洋,四海相连同地脉,仙方洲岛各仙宫”。“休言满地蓬莱,且看普陀云洞。好景致!山头霞彩壮元精,岩下祥风漾月晶。紫竹林中飞孔雀,绿杨枝上语灵鹦。琪花瑶草年年秀,宝树金莲岁岁生。”
我们仿佛看到,海天相连,碧波万倾,一座秀丽的小岛,观音宝殿金碧辉煌,香烟缭绕,梵音悠扬。黄如金屑的沙滩,白浪轻抚,珠玑蹦跳。好一幅“海天佛国”之重彩浓抹的画卷。仙岛圣境,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关于观音菩萨的模样,我们在普陀山看到的塑像,总是端庄威仪、肃穆庄重。在《西游记》中既有端庄的形象,也有“懒散怕梳妆”的状态。如第八回写到观世音菩萨向如来佛祖自荐,愿往东土大唐寻访取经人时,“诸众抬头观看,那菩萨:理圆四德,智满金身。缨络垂珠翠,香环结宝明。乌云巧叠盘龙髻,绣带轻飘彩凤翎。碧玉纽,素罗袍,祥光笼罩,锦绒裙,金落索,瑞气遮迎。眉如小月,眼似双星。玉面天生喜,朱唇一点红。净瓶甘露年年盛,斜插垂杨岁岁青。”纯粹是端庄秀丽的姿态、仁慈佑神的格式。而在而在四十九回观音救难现鱼篮中,却是“懒散怕梳妆”不修边幅素面现身。《西游记》里写道“行者性急,那里等得,急纵身往里便走。拽步入深林,睁眼偷觑着。” “远观救苦尊,盘坐衬残箬。懒散怕梳妆,容颜多绰约。散挽一窝丝,未曾戴缨络。不挂素蓝袍,贴身小袄缚。漫腰束锦裙,赤了一双脚。披肩绣带无,精光两臂膊。玉手执钢刀,正把竹皮削……”观音菩萨来不及梳妆打扮,赤脚素面出现,自己动手来做这件事,为何?原来这妖“本是我莲花池里养大的金鱼,每日浮头听经,修成手段。”“我今早扶栏看花,却不见这厮出拜,掐指巡纹,算着他在此成精,害你师父,故此未及梳妆,运神功,织个竹篮儿擒他。”观音知道自己的身边人害人不浅,自然不修边幅,皆因惭愧而致。
再说《西游记》中的妖怪,一是用法宝的,基本屁本事没有;二是靠特异功能和法术,比如蜈蚣精,红孩儿。三是战士型妖精,不靠法宝不靠法术,近战肉搏,有牛魔王、九头狮子、九头虫、黑熊精、六耳猕猴。有趣的是孙悟空在观音帮助下斗败妖怪,也有留在普陀山的。如“黑熊”成了普陀山的守山大神,红孩儿成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
熊罴怪原是一头黑熊,住在黑风山里的黑风洞,修行多年成为精怪,使一柄黑缨长枪,善于变化,手段也很厉害。唐僧取经路上,这个黑熊精偷走如来佛祖赐给唐僧的宝贝袈裟。孙悟空与他争斗多次,也未讨回师傅的袈裟,只好求救于南海观音菩萨。观音假装送给熊精一粒仙丹,使黑熊精现出原形,为唐僧讨回袈裟。观音菩萨收了他,“菩萨道‘我那洛迦山后,无人看管,我要带他却做个守山大神’”,黑熊怪皈依佛门,摩顶受戒,真的在菩萨的洛伽山后当了守山大神。而今在法雨寺通向佛顶山的香云路途中的香云亭伴,可以看到一块熊石,活象一只大黑熊端坐在那里。
第四十二回,红孩儿号圣婴大王,住在号山枯松涧火云洞。红孩儿是他的乳名,是牛魔王的儿子,铁扇公主养的小妖怪,使用一杆八丈火尖枪,武功非凡,又在火焰山修练三百年,练成三昧真火,口里吐火,鼻子喷烟,十分了得,经常与人赤脚打斗。红孩儿听说吃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用狂风卷走唐僧,用计骗擒八戒。孙悟空战之不胜,去洛伽山请来观音菩萨,又让护法 惠岸木叉借来李天王的天罡刀,菩萨跟着悟空来到洞前,设计使红孩儿坐上菩萨的莲花宝座,刀刃竖起令其动弹不得。收服了红孩儿,套上金箍儿,让他做了观音菩萨的善财童子,最终成了正果。而今,观音菩萨两边,一个是龙女,另一个便是善财童子。
细观《西游记》中对普陀山风光和观世音菩萨形象的精彩描绘,倘如作者未过到普陀山,未对普陀山的景观、景貌作过细致的考察,怎么会有一一对应的景致,这是巧合吗?只因《西游记》并不是一个人突发奇想一次性独立创作的,西游记的故事是在一个很长的历史中世代累积,再由一个人整合、修改、添加,最终定书的。文史界对《西游记》的考证,一直争论不断。连作者也是近代鲁迅和胡适他们根据天启年间的地方志《淮安府志》,其下《艺文志》中,吴承恩的名下有《西游记》,而认定西游记的作者为吴承恩的,才成为现在的一个通识。我们也大胆猜测推断,明朝我国航海业发展很快,而明朝也是普陀山佛教历史上鼎盛发展的时期之一。上普陀山已非难事,朝山的香、游客众多,《西游记》的作者或修订者,自然到过普陀,朝拜过观音菩萨,考究过普陀山的景致,才有这样的历史与文化的巧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