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如何读《西游记》
虽然我们对《西游记》并不陌生,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真正静坐下来读的时候,却发现不是那么容易读懂,以第十二、十三回为例。
一、设疑
我们读西游记,会有很多疑问,尤其到了三打白骨精,我们常常气愤填膺,不自觉的会冒出一个想法,直接孙悟空把师傅背去西天,拖着个凡人,这么多艰难和危险,还有这么多生气冤屈,一个筋斗云直达西天有何不可。
其实这就是前文从如来口中吐出的“我有三藏真经,劝人为善。叵耐那众生愚蠢,诽谤真言,不识我法门旨要,怠慢瑜伽正宗。去寻一个善信,教他苦历千山,远经万水,到我处求取,劝化众生。”后来观音领命,不遗余力完成此番重任。
二、了解内容
第十二章是观音到达长安,找到玄奘,赠送宝物,辅以重任。十三章,玄奘在双叉岭遇到的第一难。
看作品不是看电视,不只看精彩的表演,而是看内容表现,情节发展,精彩片断,主题思想深刻的地方。
三、精彩回放
(我尽量根据原文详细的给同学们讲故事,真实再现这一庄严隆重的西游记场景。故事情节穿插在几个精彩片断中,尽力用现代汉语生动讲述,虽意蕴略欠,但省去了许多赘述,让意思明白准确通透。虽然我也想找网上现成的,但是不是不具体,就是改编,要不就零散。)
主要内容:唐太宗宣扬善果,选举高僧。观音献宝,寻取经人。玄奘讲经,众生倾倒。
同学们看啊,正月十三这一天,佛教举行一场阵容浩大的佛家宣讲“道场”,皇帝修好了宝刹,即佛寺,里面装上神佛金身像,(书中提到罗汉,估计很多,一个撑不起场子)开始宣扬佛家的宏伟大法和惊天大愿。
皇帝早朝过后,率领文武百官,大队人马,浩浩荡荡,踏上这片神圣之地。皇帝乘着凤辇(大概雕龙画凤的车),军队成千上万保驾护航,中间两行护驾。这气势估计全城惊动,万人空巷。文武百官玉环玉佩叮铛,旌旗招展,排列在御林军两旁。这一天风轻云淡,丽日祥云。金爪、斧钺掩护皇帝龙体,伞盖、龙袍、凤扇、珠冠等装饰在皇家身上,(估计还有后宫人马)。音乐飘飘,燃烛成对,御炉点燃捻香敬上。
佛殿内,幢幡飘舞(见图),华丽的宝盖,红巾摇摆,佛像气场逼人,花瓶里插满鲜花,炉子里焚烧檀香,果盘里放满果品和酥脆的糖块。
唐太宗皇上领众文武官员拈香参拜,玄奘引众僧拜见唐王,然后玄奘向太宗呈献榜文,主要意思是“太宗圣命,选取僧人,参禅讲法,普及慈悲,普渡众生,脱离苦海,参我这盛会,脱离地狱,登极乐世界。佛门大法无边,大沐天恩,冤孽消除,孤魂野鬼得到度化,保我国家,万年永福。”
太宗非常高兴,等功成完事再重赏,不得怠慢。那些僧人叩头谢赏。
观音领旨找人正着急,看到太宗宣扬大法,坛主又是自己千辛万苦要找的如来弟子,也是自己亲自送去投胎的金蝉子。顺便说一下这时金蝉子还是肉身,必须得到修炼才能真正的灵魂脱壳,修成正果。
至于玄奘为什么前世叫金蝉子,这大概和古人的认识有关,这里多说两句,古人认为蝉在树上,只吃露水,品德高,有句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而唐僧呢与蝉的品质相似,德行高,名望重,清清白白,德才兼备。他不爱荣华,不羡富贵。耐得住寂寞,又是如来弟子,经书典籍,无所不通,佛号音乐,无所不会,能忍得住饥饿,守得住清规戒律(这个恐怕一般人做不来),是十世修来的好人,属于根正苗红这一号。所以观音闻听玄奘讲法,大喜。
于是变成一个癞和尚,卖锦襕袈裟和九环锡杖,五加二共七千两银子。遇到一个愚僧,说这两癞和尚是疯子傻子,遇到宰相萧瑀,这两人就极力推荐,说这袈裟不入沉沦,不堕地狱,不遭恶难,不遇虎狼,不遵佛法,不敬三宝,要钱,如有缘便不要钱,这宰相一听,看他们像是好人,就信了,就说我引见你见唐王,给玄奘穿了吧。
菩萨正合此意,就去见太宗,菩萨又描述袈裟好处,大概是“龙披一缕(大概是龙身上鳞什么的),免大鹏吞吃之灾;鹤挂一丝(大概是鹤身上羽毛),可以超脱凡人;坐在那里,有万神朝着礼拜,动身时候,有七个佛相随;这是冰蚕丝,巧妙的仙女神女织出,绣花堆锦,看到散发着碎花一般的光芒,珠宝一样艳丽的飘光,穿在身上如驾着红色的雾气,脱下来像一段彩云,三山五岳都透着玄光和宝气。镶嵌着莲花,悬挂着星斗。这袈裟遇到圣人,透着虹霓,惊动天神,鬼却害怕。还有四颗宝珠,还有红玛瑙、紫珊瑚、舍利子,四颗夜明珠、一颗祖母绿。遇见月亮是白色,遇见太阳是艳红色,仙气祥光,光照山河,惊却虎豹,投影海岛,惊动鱼龙。还有一首诗,大概是三宝呈上,遵行大道,评论四生六道,明心养人,传递智慧,护体,清心,自从有这袈裟,谁敢断了僧佛。
唐王一看这宝物有这么多好处来历,要是我们一定觉得假得很,但是那个时代人们比较迷信,就深信不疑。
再看九连环锡杖,看起来瘦,下山很轻,还带着白云回来,游天入地,不染纤尘。
唐王再看宝物,得喜。马上想到推荐人选,玄奘。
今天就讲到这里,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次分解,一篇精美的文章值得细细的读,细细的揣摩,希望有自己的感想和感受,下节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