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
王大秘道:"我看这本《瞒骗学》,嬉笑怒骂,全是愤世之言,,确实挺新奇。可是,书中把一部二十四史说成是一部瞒骗史,是不是有点儿夸大其词了?"
臧老大夫笑道:"一点儿也不为过。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瞒和骗的历史,这是鲁迅说过的,我父亲不过是借用一下罢了。自从盘古开天地,"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这咱不说。单说秦汉,李斯以"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赵高以"指鹿为马"乱秦政,陈胜、吴广以"狐鸣篝火"揭竿而起,刘邦以称"赤帝子"起事,张良以"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伐项羽,主父偃行"推恩令"削藩王,董仲舒以倡"天人合一"行大一统,王莽因"万民劝进"而篡汉位,光武帝以"谶纬之术"保正统,张角以"太平道"乱天下。哪件政治大事不是瞒骗家的精彩表演呢?至于三国时期,更是天下大乱,瞒骗横行,一部《三国演义》可称得上瞒骗术大全了。"
臧老大夫的一番宏论,听得王大秘目瞪口呆。他心里暗想;"我自诩粗通文史,却没想到在这偏远的小镇上,竟有如此之人。"他沉思了一会儿,说道:"老大夫所说的桩桩史实,确实书册俱在,事实难诬哇!"
臧老大夫说道:"我刚才所列举的,都是家父《瞒骗学》一书中的案例,看来你还没有读到这部分内容啊!"
王大秘笑道:"我昨天把书看了几页,感想很多,触发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因此耽搁了读书进程。"
臧老先生道:"今天咱们单说说西汉主父偃行"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想刘邦统一天下后,先后铲除了韩信、英布等异姓王,大封同姓王。刚开始,这些同姓王还能服从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可是,到汉景帝时,同姓王的势力逐渐扩大,开始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汉景帝听了晁错的话,想用强权"削藩",结果爆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无奈诛晁错,费了很大的力气才平定了暴乱。可是国家元气大伤,一直到汉武帝初年,"王国问题"仍然是西汉王朝的心腹大患。这个时候,主父偃献上了"推恩策",声称以前各诸侯王国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王位,其他子孙则没有功名及封赏之地。现在,皇帝开恩,允许各王国把土地分封给其他子孙,由朝廷赐之以侯爵,使之皆得恩荫,称之为"推恩"。"推恩令"一下,各王国都乐于推行。于是各大诸侯国客观上被肢解成若干小国,再也无力和中央抗衡了,困扰西汉王朝的"王国问题",就这样被轻轻松松地解决了。你说,主父偃"推恩策"这一瞒骗术高不高明?"
"高明!"王大秘佩服得五体投地,"老大夫用这种方法读历史,也确实高明。鲁迅读历史,读出了"吃人"二字;李宗吾读历史,读出了"厚黑"二字,老大夫读历史,读出了"瞒骗"二字,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啊!"
臧老大夫一笑:"这"瞒骗"史观,哪里是我发明的,这都是家父《瞒骗学》书上的话,你如果有兴趣,回去接着读那本书,就会发现我在这里只不过是鹦鹉学舌罢了。"
王大秘喟然长叹:""瞒骗史观"!孙中山先生提出了"民生史观",李宗吾提出了"厚黑史观","混沌老人"又提出了"瞒骗史观",真是有意思。
臧老大夫道:"你以后可以试着用"瞒骗史观"来读史书,一定会产生另辟蹊径、豁然开朗的感觉。"
这时,王大秘不禁想起自己在念大学时初读《厚黑学》,刚接触"厚黑史观"时的那种感受,真是既兴奋又刺激。那时,自己仿佛得了宇宙真理一般,赶紧将一部二十四史用"厚黑"来印证,然后衍生出《东周列国之厚黑》、《三国之厚黑》、《秦汉之厚黑》、《魏晋南北朝之厚黑》、《五代十国之厚黑》、《宋元明清之厚黑》,大有认清社会、洞悉历史之感。当时,同学们都纷纷购买《厚黑学》,如获至宝,以至于这本书一版再版地发行……
想到此处,王大秘脸上笼上了一层疑惑的神色:"老大夫,这本书可以和李宗吾的《厚黑学》相媲美。《厚黑学》一书可谓风行一时,至今仍畅销不衰,令尊的这本《瞒骗学》却怎么寂寂无闻,一直没有出版发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