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我们经常听到一个人指责另一个人说:“你说话太没逻辑了。”
表达没逻辑的人,容易让人摸不着头脑。说了一大堆,不知道重点是哪句。
我就有过类似的经历。一次,公司的人事跟我闲聊,突然说:
“小王今天早上迟到了2分钟,他说是因为公交堵车了。”
我一听,以为她要批评小王迟到。
然后她又继续说:
“这个月公司有20多个人迟到5—10分钟。”
这话一说,我又觉得她不是针对小王,而是在批评公司迟到的风气。
最后她说:“我觉得迟到一会也算情有可原,扣全勤奖好像太严厉了点。要不要给每个人一次补签的机会呢?”
现在我终于明白她要表达的真正意思了!
你看,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表达缺少逻辑都会造成很多麻烦。为什么这番话我听着那么费劲?因为她表达的时候把最重要的信息,也就是她的中心思想放在了最后。
如何让我们在说话、写作时的表达更有逻辑?《金字塔原理》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帮助。
这本书的作者芭芭拉毕业于哈佛大学,在世界顶级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工作多年。对于如何有逻辑地表达,她有一套系统的方法论。
书中,芭芭拉提出:金字塔结构可以帮助人们更有逻辑地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
金字塔结构,是一种总分结构,它的上层思想是对下层思想的总结归纳,下层思想是对上层思想的解释。
以我和人事的对话为例,增加补签是她表达的上层思想。迟到的人情有可原,公司迟到人数太多这些都是增加补签的原因,是下层思想。
又比如,如果把我们每天吃的食物按照金字塔结构排列,那么“食物”是最上层的思想,在金字塔顶部。水果、肉类、乳类等就是第二层思想。而水果下面的苹果、香蕉、菠萝,肉类下面的牛肉、羊肉、猪肉就是第三层思想。
无论是说话还是写作,我们所有的表达都可以按照金字塔结构排列。一篇文章可以分成开头、正文和结尾,每个部分又由许多段落构成,每个段落由句子组成,这就是一个典型的金字塔结构。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运用金字塔结构呢?简单来说,因为金字塔结构将事物分类归纳,并找出了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方便人们理解和记忆。
分类是大脑天生自带的技能。看到下面这张图,我们的大脑会自动把它分成2个小组,每个小组有5个圆圈。
这是因为人的大脑平均可以记忆7个项目,如果项目过多大脑就会感到有负担。而分组有助于我们更快地记忆。
金字塔结构的每个上层结构都是对下层结构的归纳,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它记住数量繁多的下层思想。
至于逻辑的重要性,我们可以做个测试。
下面一组数字,你能够在1分钟内记住它们吗?1分钟后只要你能把它们默写到纸上,所有的数字都能在纸上找到就算成功。
很多人可能觉得很难做到。事实上,只需要把这组数字重新排列,几乎所有人都能在5秒钟内做到这一点。这就是逻辑的力量!
这也是为什么金字塔结构更容易理解,因为它的每个层级都存在逻辑关系。
那么我们如何将要表达的内容按照金字塔结构排列呢?有两种方式。
第一,自上而下排列。
如果我们已经有了一个表达的主题思想,比如公司的团建要推迟到下个星期举行,那么这就是金字塔结构的最上层。员工时间有冲突、下个星期活动更便宜,这些推迟的原因是金字塔的第二层。至于具体哪些人的时间有冲突就是第三层思想。
在我们表达时,读者和听众最容易理解的结构是先主要后次要,先抽象后具体。因此我们要把最重要的东西放在最前面说。告诉大家团建推迟了,然后列举1234点原因,而不是反过来。
第二,自下而上排列。
很多时候,我们的表达可能没有一个主题,只是一些零碎的想法。这个时候就需要用自下而上的方式。
先把我们所有的想法在脑中过一遍,最好能写下来,然后归纳总结,找出它们的逻辑关系。
比如写工作周报,有的人会写成流水账,东扯一点西扯一点。有的人就写得很有逻辑,从公司的几个方面来写。这些细节往往就决定了职场的发展前景。
当然,这些都是金字塔结构最基础的原理。在书中,芭芭拉还介绍了金字塔原理在写作上的具体应用——SCQA结构,以及解决问题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