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篇承接(老子的修行方法是怎样的?)
学习道德经,开启大智慧。
关于道,老子给我们再次上一堂意义深远的课程,一定让我们重新认识。世人眼前呈现的是一地鸡毛,但世人需要的是那只鸡。耳目是感觉器官,不是认知主体。世间万象只是一地鸡毛,但在世人耳目面前,似乎就是那只鸡。世人误用感觉器官,这是世人最大的损失。世人还在问:“道在哪里?拿出来给我看看!”
世人振振有词,真是“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俗人的昭昭,是耳目昭昭,不是真心昭昭。俗人察察,是感觉器官察察,不是真心察察。《道德经》就是要让真心昭昭察察,不是让耳目昭昭察察。凡夫耳目不见道,非常着急,怎么办?此章老子宣说道的真谛,让道的光辉照亮凡夫的心。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第一段: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第二段:道之为物,唯恍唯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第三段: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父)。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此章经文分三段。
第一段经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道德经》的名称历来有争议,古代称为“老氏言”、“老子”。帛书出土以后,有人改称为“德道经”。这一句让《道德经》得到正名,“老氏言”就是《道德经》,《道德经》就是老子心中的二大主题,就是经典的正式名称。
《道德经》宣说以道为核心,以德为辅的文化、修行体系,这个体系与孔子的孝道是华人的精神之源。“德道经”就成为以德为核心,以道为辅的文化、修行体系,那不是老子的本怀。
河上公注:”孔,大也“。范应元注”孔,甚也“。孔德就是盛大之德,简称大德。佛教高僧称为大德,原来称为孔德,因与孔子之名重复而改。容即象,即后文的物、象、精、真、信五象。孔德之象,一直紧随道的真身,德好像是道的影子。
道站立,德也站立,道行走,德也行走。庄子叫有待。老子说道“独立而不改”,道是宇宙中的唯一独立者,是无待的。德不是独立的,而是跟随道的。道是独立的,德是不独立的,但道与德是不可分离的。这就是经文“孔德之容,惟道是从”的含义。
华夏文化的道系统和德系统不可分离,一旦分离华夏文化系统就散裂了,就会导致不能指导华人修行,改善人格的严重后果。此句理顺了道与德的关系,为弟子们学习《道德经》确定了名相,不至误解。高亨认为“容”是“搈”(搅动)的借字,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