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古诗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就算是发展到明清时代,小说这种体裁逐渐繁盛起来,但是在一些书中,还会有很多诗词出现。
备受关注的四大名著,在开篇结尾都用了诗,这些诗和以往的古诗又有区别,因为它与整部小说的内涵以及主要内容相关,给人的感悟更多一些。
红楼梦在开篇的时候,作者有一段关于这部书的来历的介绍,先是无才补天的顽石人世一游,将其所见所闻刻于石头上。
后又有空空道人历经此地,将《石头记》又抄录一遍,改为《情僧录》,经东鲁孔梅溪之手题名为《风月宝鉴》,曹雪芹经历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分出章节,题曰《金陵十二钗》。
出现了开篇一首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红楼梦是一个悲剧,刻画人类的苦楚,书中讲的是幻灭,痛苦是人生的真相,只有读懂了红楼梦,才能明白曹雪芹那把辛酸泪。
这首诗也经常被后人引用,放在自己书写的文章之前,表达那种难以言说的痛苦。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洞悉社会,冷眼人间的人,他也许饱尝世态炎凉,却依然满怀希望。
但是就小说本身而言,开篇诗则是那首著名的引子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都只为风月情浓。
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
试遣愚衷。
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如果说前面那个是记录作者的创作心情,这个引子则是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贾宝玉是情种,当他听到林妹妹病重时伤心地说
“我和林妹妹都是病人,我们都要死,不如趁早清空一个房子,把我和妹妹两个都抬到里面,活着可以一起医治,死了也好埋在一起”
林黛玉是情种,她眼里只有一个宝玉,从仙界一路追随过来,心中再也没有空间去装别人,无奈有金玉良缘。
她也曾抗争,但是终究无果,留给她的是奈何,是伤怀,是寂寥,是愚衷,她发现所谓的人间风月,对她而言,只是一场虚妄。
三生石畔,离恨天外,渴饮灌愁水,饥食蜜青果才是她的归宿。
贾瑞是情种,他是滥情,是妄情。本来可以救他一命的风月宝鉴,因为他的欲情,和对王熙凤的痴情,最终成为索命的。
尽管他知道王熙凤在捉弄他,他到死没有后悔,没有对王熙凤产生一点恨意,留给他的是愚衷。
王熙凤是情种,贾琏说她是醋坛子,是醋缸,醋翁,她有多少醋意,对贾琏就有多在乎。奈何她情商再高,手腕再硬,贾琏始终和她离心离德,贾琏的好色,对于她而言好比做奥数题,非常难解。
尤三姐是情种,仅仅是因为一面之缘,暗恋柳湘莲苦等五年,终于借贾琏之力,和柳湘莲有了婚约,但是等到真正会面时,却是退婚的消息。
既然如此,在人世还有何留恋,那把定情的鸳鸯剑一剑封喉,她以死证清白。
柳湘莲是情种,自己看轻的那个绝色女子,原来是个重情重义之人,他斩断三千烦恼丝,绝尘而去。
司棋是情种,本来两小无猜的感情,却被用来当作试探,母亲的拒绝,表哥的猜疑,只有撞墙一死来明誓。
潘又安是情种,后悔不该试探司棋,既然不能同生,只求同死,以此来谢罪。
这些留给他们的是奈何,是伤怀,是寂寥。
仅仅一个引子,写出了真实的人生。千百年来,在不同的人身上上演。红尘中,你我都是情种,有真情,有妄情,有人情,有欲情,散落在世间的每个角落,重复着悲欢离合。
红楼梦的收尾诗,书中是这样收尾的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对于每一个红尘中翻滚的人来说,大彻大悟有点奢侈,但是通过阅读,体验别人的人生,相当于把人生的苦痛哀乐都体验一遍,也算是完整。
但是笔者更倾向于《飞鸟各投林》来当红楼梦的收尾诗。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
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
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
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问前生,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一部书,一部剧,恰好是这个结局,大观园昔日繁花盛开,莺歌燕语,最终却是散场,这应该是红楼梦的结局。
人生百态,最终却殊途同归,终归是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镜花水月一场空。
苦也好,乐也好,在意什么,放下什么,到头来看尽沧桑,红楼梦的这种不圆满其实就是大圆满,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其实是每个人的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