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之前所读过的论文之中,没有外国人的,然而今天上午我却偶然地拜读到了日本鹿儿岛大学三木夏华的这篇《元代明代方言资料概观》。颇为激动,遂下笔记之。
几天前,因元季状元泰不华的籍贯“白野山”问题迟迟没能解答,而愤然通读《元史·地理志》。结果是,连“白野山”的字样都没发现。可谓是“徒劳无获”哇!最后只得引用河北大学王艳峰的《泰不华与雅琥比较研究》第8页的“关于白野山的音译,说法也不尽一致”来草草收尾。自己虽觉得对这样一个不算是答案的答案没太满意,但也可说是“引经据典”而言有所本、答得所据了吧。心中的块垒就当是放下了,不过仍有被迫搁置的阴影笼罩在心房。万望在往后的学习生涯中,有幸拨开这一迷雾。
劳动节刚刚过,那前后留下的疑惑,此时又尝试解破。金末山东状元王鹗在反对推荐权臣阿合马为丞相时,说过这样一句义愤填膺的话。该话在由明朝开国文臣之首,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收录于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八年级下学期文言文单元的《送东阳马生序》的作者宋濂主修的《元史·卷一百六十 列传第四十七·王鹗》为:“吾以衰老之年,无以报国,即欲举任此人为相,吾不能插驴尾矣。”
那么,“插驴尾”是什么意思?即使张艳霞和陈艳在由车吉心主编的《中国状元全传》中,已经将它翻译为现代汉语:“我已到衰老之年,无以报国,但不能做误国的事,让我推荐阿合马为相,我不能!我不能插驴尾。”我也仍然不明白。网海中,也没有关于“插驴尾”的明确解释,至多有一篇译文将之小句翻译为“我可不愿倒插在驴尾”。无策之下,只得仰天太息而流涕。
看来这又是一道难题,它的难度比登上青天还要大,光是说来给人听,都可叫绛润的颐颜突然如落红般凋零,变得像枯木朽株那样苍白而干瘪。没有生气的扼杀,直教人几近窒息呀!
不敏之仆料“驴尾”乃元代官服品级之饰,抑或“符节”之材,遂欲览《元史·舆服志》以解惑,阅《元史·百官志》以答疑。如此浩瀚之书海,若到惊心动魄之时,恐有翻船倒海之险,脱舟溺水之祸,不可儿戏。由此观之,绝非一日可读讫,须谨昚三思才方可。遂暂寻小文涉猎之。
“大水冲了龙王庙,一家人不认得一家人。”往古文言失踪迹,而今白话统山河。白话者何?最亲方言也!幸得倭国学长指迷津,高论《元代明代方言资料概观》启生之蒙。我乃方言人,却不识方言话,呜呼羞哉!
有此启发,不胜感激。回望三国魏二皇,尝封大和君主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双国外交由来已久,当承此伙伴关系,和平共处,勠建人类之共体,同享康庄之盛世。如此,实乃两邦万民之幸,天下世界之福哉!洎唐之时,倭国始将对外之国号修正为日本,乃有今称。
窃以为,天下智慧应各国共享,世界和平当万民同商。
2019年05月24号16时3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