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名观众心中,可以有多少个美猴王?
年近60的六小龄童老师,因为吴承恩纪念馆内拍摄的一条视频,又上了热搜。
原本应当是纪念吴承恩的地方,在视频中却挂着六小龄童的照片。
一时间,“西霸”评价被传的沸沸扬扬。这并不是六小龄童第一次“无心之失”。
这些年来,六小龄童将自己与孙悟空划上等号的行为,早已让人们对这位“老艺术家”感到失望和难过。
86版美猴王的形象深入人心,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一度被人们捧上神坛。
六小龄童本人,似乎对此也颇为认可。
一次节目中,六小龄童说:“我希望一千个观众心里,都只有一个美猴王。”
六小龄童始终审视着在他之后塑造的所有孙悟空形象,在他眼里,其他改编都是僭越。
六小龄童觉得,《大话西游》中孙悟空和白骨精谈恋爱的剧情根本不可理喻,“这个剧的主创和编导需要向全国人名谢罪”。
剧情不能改,人物形象更不可以。出生于猴王世家的六小龄童,对孙悟空的形象似乎有着偏执的坚持。
有网友统计,六小龄童老师曾在不同场合,批判周星驰版的孙悟空,并模仿其走路姿势,共计40余次。
12月5日,六小龄童老师接受采访时正面回应了“西霸”传闻:猴戏不姓章(六小龄童本名章金莱),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不论如何,章老先生的这句话没说错。
中国影视史上,出现过不少孙悟空形象,他们各有各的特色,以相似的造型,演绎着不同的故事,给大家带来一个个经典作品。
大话西游
孙悟空的爱与痛
上文中被六小龄童先生批判很多次的《大话西游》,是不少80、90后心中的经典大作。
电影末尾,至尊宝转身,两手架在金箍棒上的动作被六小龄童数次拿出来作为反面典型。
但这一转身的动作,在观众看来,却是道尽了至尊宝内心的无奈和洒脱。
如果说六小龄童的孙悟空演出了惟妙惟肖的猴性,那周星驰的孙悟空则演出了更多的人性。
他胆小:
他懦弱:
他多情:
他满嘴谎话:
他无奈无力:
在百般拉扯下,只能选择牺牲自由和爱情。
为猴,不需要有情,只需受师傅规劝,一心向佛。
为人,却需要在爱与责任之间,做出抉择。
在周星驰的至尊宝身上,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无奈的造化弄人,而不是英雄的只手遮天。
西游降魔
不疯魔不成活
《西游降魔篇》中,黄渤演绎的孙悟空,十分癫狂丑陋。
未变身时的秃头稀发造型像极了火云邪神,令人丑拒。
黄渤演的孙悟空是人形,没有猴的动作体态、特效妆容,但时而警惕、时而疯狂的眼神和肢体动作,完美演绎了内心桀骜,却被关押虐待了500年的泼猴。
原著描述的孙猴子在得道前,顽劣不堪,杀人如麻。还跟师傅描述过自己做妖魔时吃人的场景。
“师父,你那里认得!老孙在水帘洞里做妖魔时,若想人肉吃,便是这等。或变金银,或变庄台,或变醉人,或变女色。有那等痴心的,爱上我,我就迷他到洞里,尽意随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还要晒干了防天阴哩!师父,我若来迟,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
西游记作者形容其“恶贯满盈”。
所以比起86版《西游记》美化后高大正直的大圣形象,降魔篇中这个矮小、凶恶、狡猾的猴头,更有原著中的味道。
他会为了走出囚牢狡诈地欺骗别人,会炫耀自己杀人如麻的“光辉历史”以求别人的钦佩,却也认怂认得飞快,卖惨卖乖无所不用。
变身后的美猴王妆容十分狰狞。
特效妆容下,当时年仅12岁的葛行于将一个喜怒无常、冷血无情的妖演绎得活灵活现。
不少人将葛行于的孙悟空成为史上最丑孙悟空。但这令人颇感不适的装扮确颇为契合原著中的形容。
只见行者撞进来了,真个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象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那老和尚慌得把方丈门关了:“你这厮,骨挝脸,磕额头,塌鼻子,凹颉腮,毛眼毛睛,痨病鬼,不知高低,尖着个嘴,敢来冲撞我老人家!”
西游降魔中的孙悟空,是得道前的妖魔,它邪恶、阴暗、满身戾气。
但它向我们展示了孙悟空这么多年来一直被弱化的另一面——作为妖魔的一面。
它恣意妄为、随心所欲、顽劣不堪,但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活生生的孙悟空。
TVB版《齐天大圣》
有血有肉也有情
我们的童年大圣不只有六小龄童,星爷的至尊宝,还有张卫健版本的张空空。
如果说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是不容撼动的经典,是堪称教科书式的演绎,那么的TVB版的《齐天大圣》,则是赋予了西游记以鲜活的灵魂,让每个角色都活了过来。
前者是美猴王的打怪传记故事,后者则是齐天大圣的成长修行历程。
无论是唐僧、悟空、八戒、沙僧,还是妖怪们,都不再是某种脸谱式的人物,而是鲜活绽放的生命,不圆满的人!
每一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江华饰演的唐僧充满了慈悲的智慧,没有软弱的絮叨,只有掷地有声的坚定。内心自有是非曲直,认为妖有好坏,引导着悟空向善。
价值观的冲突,让他和大徒弟产生巨大的隔阂。师徒分裂的画面更是让无数人的童年为此扯动心弦的痛。
沙僧的憨直,和他前半生荒诞的经历,也让人不禁质疑天庭的规则严苛和不公。
黎耀祥饰演的天棚元帅猪八戒,他的每段无疾而终的情,都让人戏笑的同时,也忍不住呢喃一句:多情自古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
张卫健饰演的孙悟空不再是充满距离感的英雄式的人物,而是生来赤诚,有血有肉的美猴王。
“小猴子小时候其实也很不容易的”,他生来是一只孤独的小石猴,是不舍同伴离世,独自走上长生之术的天真稚童。
习得一身通天本领的他,只不过是想成为一众猴子猴孙的庇护者,最大的志向也只是成为花果山的美猴王……
他是不知天高天高地厚的泼猴,也是面对强势永不低头言败的“斗战圣佛”。
被压在五指山下的百年岁月,也无法消磨他的意志,想要磨灭他的心性,比杀他更难千百倍。
和所有西游记一样,随后他带金箍,拜唐僧,走上求经之路。
但不同的是,内心的柔软和童年的孤独,让大圣比谁都珍惜情谊。
他是天蓬最好的倾诉者,是沙僧可以依靠的大师兄,是唐僧最值得骄傲的大徒弟。
张卫健版的齐天大圣,让人同喜同悲,心往神驰,是许多人“心里唯一愿意相信的孙悟空”。
大闹天宫俺老孙
动画史上永恒的经典
如果说86版的西游记是一代人的群体记忆,那么1961年的动画——大闹天宫,就是时代的序幕。
腰系虎皮裙,手舞金箍棒,脚踩筋斗云,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的猴王成了心目中最经典的孙悟空形象。
这部以大闹天宫为主题的动画片,从1961年始,全手工,10分钟的动画要画7000到1万张原动画,总耗时长达4年之久,直至1964年才完成。
曾经,它是中国动画领先亚洲的代表作。
也是从这里开始,大圣开启了自己孤胆热血、鲁莽又不失天真、奋起千钧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好汉”形象。
让玉帝老儿斟酒的桥段,更是猴不轻狂枉少年。
花果山上的振臂高呼,便是万千猴子猴孙的回喊。
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大圣孤勇的背影,也成了每个人童年关于英雄的最初印象。
时隔多年《大圣归来》
还是少年模样
大圣归来里的悟空,是每个成年人都在期待的热血模样。
在电影院,人们一边看得心潮澎湃,一边哭的稀里哗啦。
我们的生活中出现过太多的英雄梦想,随后一一淹没消失在人海,羞于去提起。
这是成年人世界的伤痛。只有孩童才相信英雄,只有孩童还质朴地拥有梦想。
和大圣一起被按在地上摩擦的,是一群已经被现实生活磨去所有棱角的成年人。
沮丧、自我怀疑,“其实,我什么都不是”的大圣,不再是那个百战不殆的梦幻英雄,美猴王也只是个普通的猴罢了。
在这一版的西游记里,孤勇和单纯是童年唐三藏的代名词。
百折不挠的童真、疲软颓败的成年、孩童的赤诚、成人的世故,被质问和冲撞的是镜头前的每一个你我。
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大圣于火焰中归来。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 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最丑美猴王
最残酷的西游记真相
号称最接近原著的张纪中版西游记,孙悟空的角色,一度让人丑拒。
剧中石猴出世之初,被刻画成了一只浑身无毛的玉猴,随后张开双臂,站立不稳,学走学爬,目运金光,射冲斗府。
在还原原著上,张纪中版的西游记用足了心思。
比如孙悟空的“满脸毛,雷公嘴,生的丑陋”。
但正如网友@居士说:《西游记》无论老版新版,在外形、性格方面都对孙悟空有所美化。
虽然这和原著不符,但我觉得这种美化还算合理。因为原著的孙悟空实在是丑得不能直视,而且性格坏得不符合现代人基本道德观。
人物角色过于真实,也是张纪中版的西游记饱受诟病的原因之一。
在原著里,美猴王除了穿得美以外,和美是没有半点干系。
身穿金甲亮堂堂,头戴金冠光映映。
足踏云鞋皆相称、尖嘴咨牙弼马温。
过于丑陋的真实,无疑于是在扒了大圣曾经光鲜亮丽的皮囊,给大家展示了一只猴子精。
于是有人说,这一版的大圣是成年人的大圣。不再过分理想化、充满美化色彩,而是充满了讽刺的现实主义。
不是合家欢般的儿童剧,而是残酷真实的社会缩影。借妖讽今,处处皆有深意,这样的西游记,其实才是那个被列入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这一版的西游记夹带了大多张纪中的私货,无论是人物的个性发展,还是佛道两家的禅理诠释,再或是隐藏在取经路上的政治隐喻。
正如豆瓣网友本来老六而言:我本是美猴王,又不是哈巴狗。哈巴狗才要美,才有皮毛柔顺会谄媚。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大圣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大圣。
无论是备受尊崇的六小龄童版美猴王,还是饱受质疑的张纪中版丑猴王,亦或是《悟空传》里桀骜又孤独的悟空。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
我们喜欢大圣,更喜欢大圣挟裹的童年、回忆、青春、热血、叛逆、一去不返的事物。
但我不期待一个绝对正确的大圣。
六小龄童版的孙悟空确实是大多数人眼里的美猴王,但猴王没有对错。
人们期待旧的角色能有新的一面,于是便有了千千万万的孙悟空,无关对错。
如果可以,我更希望悟空永远是那个齐天大圣,而不是后来的斗战胜佛。
大圣,此去欲何?
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