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知识结构

读书要有层次,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

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通常都会分成三层:观念层、系统层、应用层;

这份书单的选择标准有三条:相关领域快速入门、经典、通俗。

01:

常常有读者请我推荐书,他们的理由往往是:我的XX能力不行,老师能不能推荐一些讲XX能力的书?

通过读书直接提升你的XX能力?基本上,这个,很难。

请思考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答案有很多,今天我讲的是其中一条:通过大量阅读,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大量阅读、知识结构。

之前我曾经提到过:知识结构和知识应该是同时产生,相互影响的,就像古人看书的态度:“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任何一种知识,都要有意识地与已知的知识发生联系。

比如说:我讲“普通的工作冲突为什么会演化为人际冲突”中,提出了“归因错误”的心理学概念,而“归因错误”又与“人如何认识世界”的哲学观相关。

在这个知识点中,包含了三层知识结构:冲突管理(个人管理领域)——归因错误(心理学领域)——认识论(哲学层面)。

所以,读书要有层次,不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通常也都会分成三层:

第一层、观念层:掌握基本思维方式(科学、哲学、文学三个方面);

第二层、系统层:建立你的学科系统;

第三层、应用层:生活工作中的必备技能。

我们都希望直接读一些“应用层”的书,比如《战胜沟通恐惧的11条法则》(瞎编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学了方法,就能够马上用上。

愿望是美好,现实是残酷的。

如果缺少“观念层”和“系统层”的底层知识,应用层的知识就不稳定,什么叫不稳定呢?一个是容易忘,最后只能怀疑读书有没有用;另一个是不会用,最后怪这个世界太复杂了。

真正有效的阅读应该是沿着这三层结构,同时进行,底层和应用层的知识相互刺激、相互反馈、相互补充。

再强调一遍这张书单的目标:通过大量阅读,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2:

这份书单的名字是:职场人士快速建立知识结构的必读书目。

既然是针对“职场人士”,它在“系统层”只挑选了与泛职场密切相关的四个学科领域:经济、心理、历史、社会学。它在“应用层”只挑选了职场人在个人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知识管理、效率管理、财富管理、人际沟通、营销管理等。

此外,围绕“快速”和“必读”这两个词,我的这份书单的书目选择标准有三条:

第一,也是最重要的:这些书最能够帮助外行人快速补充该领域的知识结构,对该领域的基本方法、概念有大致了解,并引发他们的一些思考。所以,有一些很好的书,但在该领域介入太深,被我排除在外。还有些跨领域的好书也会被排除在外。

第二:通俗。这条标准也把该领域大部分重要但不针对外行人的书排除在外。这里我定了一个客观标准,就是豆瓣评论人数超过1000人(部分领域可选的书太少,不符合这个标准)。

第三,经典。就是说,有大量的专业人士推荐过这本书,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肯定不会浪费你的时间。也有一个客观标准:豆瓣评分不低于8分(部分领域可选的书太少,不符合这个标准)。

当然,所有推荐的书,我都得看过(但不一定看完),而且我特意搜了一下,网上都能买到。

3:

第一类:观念层阅读:掌握基本思维方式

如果把知识体系的建立比喻成盖房子,第一步工作不是准备材料,不是安排人手,而是掌握最基本的营造方法。

观念层阅读包括三个方向:科学、哲学、文学,可以理解成“真、善、美”——科学类阅读帮助你正确的看待这个世界;哲学类阅读帮助你形成稳定的价值观;文学类阅读让你成为独一无二的自己。

1、培养科学思维的书单

这一类书中,我首先排除了纯知识性的科普读物,而选择了侧重讲科学思维的。这样一来,这个领域最经典的书(比如《时间简史》之类)就被排除在外,没办法,我的这个书单主题是“快速建立知识框架”,而不是让你成为很有学问的人。

阅读第一步:通读一本讲科学史的书

我有一个观点,如果你对某个领域感兴趣,那么最好泛读一本“学科史”的书,大致了解这个领域最重要的观点和方法,这是构建体系最快速的方法。

一本:《科学的历程》(吴国盛)

这是一本哲学家写的科学史,这也是我推荐它的原因。它的特点是在体系严谨的同时,还能保留大量细节丰富有趣的史料。在国内能把教材写出科普感,太难得了。当然,别忘了他仍然是一本教科书,每读完一章,你就应该翻到前面看目录,不要浪费了教材体系严谨的优势。

适合那些小时候看了《十万个为什么》,现在想知道为什么会有“十万个为什么”的人。

第二本:《量子科学史话:上帝掷骰子吗?》(曹天元)的前半部分(后半部分研究太深了,不符合本书单的标准,而且很难懂)

如果你从未接触过量子物理学,只要读完第一章,你就会发现整个世界在你眼里不复是从前的模样。推荐这本书最重要的理由是,你再也不能用专业不对口来作为你不好好和同事沟通的理由了,作者可是把世界上最难懂的理论用大白话讲故事的方式讲出来了。

此外,几乎所有的量子物理学知识都是反日常经验的,它会让我们养成一种良好的科学思维精神——我们看到的一切事实,不一定是真的;我们所坚信的一切真理,不一定是对的。

适合那些觉得这个世界不对劲又不知道哪里不对劲的人,以及正常点思考会死的人。

第三本:《万物简史》(比尔布莱森)

这本书的特点是用八卦的方式讲科学史,所以是一本标准的床头书,从买过来之后,一直牢牢地占据着我的床头柜,没事就翻几页看看。虽然以科学家的八卦为主,其中仍然不乏严谨的科学思维。特别是全书都充满了悲天悯人的气质,在心灵按摩方面,比鸡汤更有效。

适合第一本书看着没劲、第二本书怎么也看不下去的童鞋。

非常遗憾的是,我本来的标准是:侧重“科学思维”的角度全面、通俗地讲科学史的书,但在我的阅读经历中,并没遇到过三者同时具备的书,所以这三本书各有优缺点,大家可以结合着读。

阅读第二步:精读一本讲科学思维方法的书

《魔鬼出没的世界》(萨根)的后半部分

这本书的前半部分(前11章)是萨根对美国底层民众反智主义的大吐槽,大家翻翻就行了。精华在后半部分,特别是第12章“鉴别谎言的艺术”,称得上的“怀疑思维方法的瑞士军刀”,你在现实遇到的所有反科学、伪科学思维,都在这一万多字中,露出它们本来的面目。

适合想反驳朋友圈伪科学文章,又没有理论武器的人。

下面是几本备选书:

《什么是科学》(吴国盛)

侧重于科学精神,而非科学思维方法。开头的自序直接告诉我们,我们之前对于科学的理解,都!是!错!的!

《自私的基因》(里查德.道金斯)

科学类图书被误读最多的一本书,如果没有读过前面几本,请不要碰它,会毁三观(其实并不是)。

《从一到无穷大》(伽莫夫)的前半部分

好吧,最后我还是不得不推荐一本纯粹的科普书,前半部分是讲数学和理论物理的,如果你小时候没看过这本书的话,那么你的思维一定会缺失一部分,当作补课吧。

忍不住发一句牢骚,比起其他类目,讲科学思维的好书太少了,难怪吴国盛老师认为国人意识中,只有科技,没有科学。

2、培养哲学思维的书单

和科学类的情况完全相反,这类书太多了,但大部分都是在给你灌鸡汤、讲成功学,根本无法培养你的哲学思辨能力。

阅读第一步:仍然是通读一本讲哲学史的书。

中国的:《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

西方的(二选一):《苏菲的世界》(贾德)、《哲学的故事》(威尔· 杜兰特)

《苏菲的世界》在西方是一本儿童哲学启蒙书,不过,对于缺乏西方文化背景的中国人而言,刚好适合非哲学专业的人当了解西方哲学史的书看,非常符合本书单的标准。

再说冯友兰的这本《中国哲学简史》,已经很通俗了。不过,哲学史还是比科学史要难懂多了,所以我建议大家,读不懂的,马上跳过去,只要有个印象就行了。因为我们并不是为了研究哲学,而是建立知识构架。

比如说,你在看《中国哲学简史》时,遇上了王守仁的“心学”,看不懂啊?没关系,看懂多少是多少。下次你在看很好读的《明朝那些事儿》时,看到王守仁的章节后,联系这个人的个人经历,你就开始进入“心学”的世界。

如果你感兴趣,再去读《知行合一王阳明》,就能理解整个心学体系。如果你再回头看《中国哲学简史》或《哲学的故事》,借助“心学”去比较中国的“理学”、西方的“本体论”等哲学概念,就好读多了,不知不觉中,形成你的知识结构中的一环。

一本书打开另一本书,这就是知识结构的作用。

阅读第二步:精读一本深入讲某一个哲学领域或哲学家的书。

《简单的逻辑学》(麦克伦尼)

所有想请我推荐“提高职场XX能力的书”,如果只读一本“底层”知识的书,那就是这本了。如果你意识不到自己的能力在“逻辑层面”的问题,那么再多的技能get只能把你带到坑里去。

这本书的豆瓣评价不高,7.5分,差评都是觉得太不“哲学”了,这恰恰是我把它列入书单的原因。讲逻辑的书大部分都很难懂(和高数有得一拼),上哪儿找一本通俗的、和生活中的沟通场景这么近的书呢?

而且这本书才一百多页啊,不容易。

其他备选书:

《知行合一王阳明》(度阴山)

王阳明可算是当代的显学,对于职场的指导意义比较强,很多职场心态上的困惑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虽然本书的豆瓣评价不高,7.5分,没办法,这已是同类书中最好的选择了。好在以人物传记的形式出现,好读易懂。

《维特根斯坦传》(瑞·蒙克)

没听说过这个人?不怪你,维特根斯坦虽然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嗯,还是加上之一吧),但他研究的是语言哲学,我想,就算是哲学专业的人,也不愿意看他的书。

不看哲学家写的书,可以看写哲学家的书啊!其实哲学家传记也是看哲学书的好方法,故事性强。更重要的是,不是所有哲学都会拥有维特根斯坦这样传奇的人生:

他出身巨富之家,却放弃全部遗产去当乡村老师,又因体罚学生被赶出教师队伍,孤独一生。他有个有名的亲戚叫哈耶克,还有个更有名的同学叫希特勒。他的老师是罗素,最后两人却因为观点不同而闹翻了。他是个杰出的工程师,打过仗,当过俘虏,在战俘营里写下他最有名的哲学著作。

够传奇吧,更何况,这本书算是哲学家传记中最好的书了,这次没有之一。

《论语今读》(李泽厚)或《论语新解》(钱穆)

论语应该是床头书,无论如何要备一本,如果你只读过中学课本里的论语、或者于丹讲论语,这两本书都可以正本清源,消除误解。

3、文学类的书单

本文就不提供了,文学作品是很个人化的阅读,唯一的建议就是如果遇到喜欢的经典小说,不妨作为床头书,反复看,有空就看几页。

4:

第二类:系统层阅读:建立你的知识系统

系统层有十几个基本学科,跟“职场人士建立知识构架”这个目标相关的,我选了四个领域:经济、心理、历史、社会学。

这个层次的书,我就不推荐系统性阅读了,因为很多领域都太学术化了。比如经济学,书单侧重于微观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心理学侧重于自我认知和社会心理。

1、经济学类的推荐书目

我一直觉得微观经济学应该下放到高中,至少大学所有专业必选(而不是政治经济学)。很多现象,不用经济学的观点去理解,很容易陷入简单的道德判断,现在媒体上的很多文章都极度缺乏经济学常识。

一本是侧重于微观经济学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罗伯特·弗兰克)

这一类用经济学的基本方法去解释生活现象的“经济学帝国主义”的书很多,还有《魔鬼经济学》、《超级魔鬼经济学》、《在小吃店遇见凯恩斯》、《弗里德曼的生活经济学》、《卧底经济学》个个顶着个恶俗的大书名,再加上过度营销,豆瓣评分没一个超过7.6分的。

冷静、冷静!看过整本的《经济学原理》的童鞋就别瞎掺和了,高数学的好的也别得瑟,对于外行人而言,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入门书。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直译应该叫《日常生活之谜的解释》,没有比这本书更通俗的经济学入门书了,它的特点是每篇只用500字,解析一个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方法集中于“成本效益原则”:如何衡量一个行动的成本与收益。

适合地铁阅读爱好者,一站一个故事,不会坐过站。

第二本是侧重于行为经济学的《怪诞行为学》(丹·艾瑞里)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假设人是理性的,做事都会考虑成本收益,而以《怪诞行为学》为代表的行为经济学则认为,人是非理性的,常常做出错误的决策,所以它的书名直译叫《可预期的非理性:形成我们决策的背后力量》。

行为经济学是属于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也是我写文章的重点理论来源之一,之前讲过的“心理帐户”、“心理锚”、“沉没成本”、“拖延心理”等概念都属于这个领域。

本书适合于想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做蠢事的人,包括但不限于乱买东西、股票套牢、红眼病、拖延症、选择恐惧等等。

备选书目:《魔鬼经济学》、《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2、心理类的推荐书目

心理学推荐自我认知和社会心理两个方向的书,前者告诉你如何自我管理、后者告诉你如何与他人相处。

侧重于自我认知的《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

看看目录“自律”、“爱”、“成长与信仰”、“恩典”,很容易让人觉得这是一本“鸡汤类”的书,但你不用怀疑它在心理学领域的专业性,作者被誉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心理医生”。

这本书很有咨询师的风格,很少引用心理学实验,也很少用大段的心理学术语,因此它像是一本人生哲学书,适合那些正处于自我怀疑的痛苦之中,又不想用鸡汤来麻痹自己的人。

社会心理方向的《社会心理学》(戴维·迈尔斯)

好吧,又是一本可以当砖头用的经典教材,但我可没让你一下子读完。你可以以书中的插图和图表为线索去读,遇到感兴趣的问题,再读案例,再细读论述性的文字。

社会心理学与职场的关系非常紧密,你为什么被同事喜欢或讨厌,为什么会被误解,如何影响别人,如何与他们人合作,都可以直接从书中找到启发。

适合那些读了很多实用层的职场技能书,却不知道如何灵活运用的人,原因后面会讲到。

3、历史类的推荐书目

历史是图书的大类,让我有了从容挑选的余地,我的标准是有历史研究方法论,同时具备学术性与可读性。

《万历十五年》(黄仁宇)

这是一本学术性很强的历史著作,但用了几个人物的故事去贯穿,可读性一点都不亚于《明朝那些事》。更有趣的是黄仁宇切入的角度,看似无关的史料,可以在他手中产生奇妙的联系,让我们一步步接进明王朝这个庞大系统的灵魂深处。

一本好读的历史书只是一些好故事和一堆道理,但在一本好的历史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历史的复杂性,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管理的……,而不是简单的以史为鉴。

适合那些看历史故事不过瘾、听历史道理很无趣的人。

备选书目: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

这本书很薄,如果讲思想的密度,它又是最厚的,几乎所有讲政治制度的历史学著作,都受过它的影响。这本书也是你解读所有历史书的一把钥匙,而且你还可以从此书中看到,过去的大师是如何把一件事既讲清楚、讲简单,又有深度、有广度的。

《天朝的崩溃》 (茅海建)

如果你想走出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影响,这绝对应该是第一本。如果你把书中的清朝想像成现实中的走向没落的大企业集团,你更能从那些清朝大员身上找到那些企业高管的影子,看到他们是如何从自负到迷茫、从迷茫到恐慌,从恐慌到崩溃。

《血酬定律》(吴思)

这本书在我看来,比他的另一本更有名的书《潜规则》更有深度,它用一个自创的“血酬定律”把中国历史改写成一部暴力史。从职场的角度看,这两本书加起来,你更能理解公司权力背后的运作机制。

4、社会学类的推荐书目

《乌合之众》(古斯塔夫.勒庞)

这本书准确地说是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群体心理领域,但它的基本观点的社会学意义更大:为什么一个人融入社会群体之后,他就变得不再像“一个人”了?

不妨摘录几句他对群体心理的分析:“群体不善推理,却急于行动”,“群体因为夸大自己的感情,因此它只会被极端感情所打动”……,这本写于一百年前的书,却准确地预言了所有朋友圈刷屏文和微博口水战,以及一切会议室头脑发热的决策。

适合那些老是被上级批评为无组织无纪律的人,以及无论如何都不想融入任何一个群体的人,还有常常在网上被群殴的人。

备选书目:

《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

一本作家的杂文集放在社会学的书目里,主要是除了这本书,我不想列文学类的书目,就算是我给这个去世20周年的人一个特权吧。

这个崇尚自由,炫耀诗意、鼓吹有趣、还有一点臭拽的人,应该永远活在你的床头柜上,他时刻提醒我们,无论爬得多高,身上都会有让自己鄙夷的东西。

《乡土中国》(费孝通)

总算是列出了一本正宗的社会学著作,就算你对农村基层没有任何感情,你至少可以学到一些基本的社会学研究方法,如果你是从事营销管理、产品经理一类职业的,这些社会学方法就很有启发性。

5:

第三类:应用层阅读:职场必备技能

这个层面的书实在是太多垃圾了,我的阅读也仅限于出版五年以上,被无数人验证过,被更多的豆瓣收藏夹收藏过的书。所以肯定会有遗漏,请大家在留言中为我补充。

营销沟通类

《影响力》(罗伯特·西奥迪尼)

《影响力》的影响力不用我说了,相信大部分人都被种过草。之所以我还要再推荐一次,因为这本书中的“说服力”的六大武器,每一件可以在我前面推荐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找到更详细的分析。

《影响力》侧重于案例分析,好读易懂,但并不会涉及到具体环境下如何使用这些“影响力武器”,而《社会心理学》的解读更详细、更系统。这两本书应该结合起来看,这也是建立知识结构的好方法。

《沟通的艺术》(罗纳德·B·阿德勒等)

前面两个层次,我尽量选一些好读的书,但到了实用层,我就要推荐一些不太好读的书,都已经实用了,你还要好读,这是学习的态度吗(敲讲台)?

《沟通的艺术》是所有讲沟通的书中再版次数最多的一本,每次再版都会增加一些内容。所以我推荐一种读法——当成参考书,你每遇到一篇觉得很有意思的讲沟通的文章,相信你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相关章节,进行更深入的阅读。

效率管理类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史蒂芬·柯维)

推荐这本书,我有点不好意思,因为我看到无数老板把这本书发给员工,指望下属的执行力能弥补自己的无能,而最应该看一看的老板本人,却一页都懒得翻。

我个人觉得这本书比较适合刚进入管理职位的人阅读,这段时间,你不光要自己干活,还要带领团队,考虑一些方向性的大问题,它可以解决你最头疼的问题——如何进行目标规划,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效率。

《自控力》(凯利·麦格尔格尔)

如果你只是想要一本激励自己进行自我约束的书,那你还是别看了。这本书有一些结论非常“反鸡汤”,它用了很大的篇幅讲我们是如何无谓地消耗自己宝贵的意志力的,所以它并不主张我们“自我克制”,而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欲望来实现科学自制。

这本书运用了大量心理学的知识,可以结合前面提到的《少有人走的路》和《怪诞行为学》这两本书一起看。

财富管理类

《穷查理宝典》(彼得·考夫曼编)

这本书收录了巴菲特的助手兼好友查理芒格,过去20年来主要的公开演讲,内容侧重于财富管理的智慧。一直关注我的人都知道,我在文章中多次引用他的观点,今天就不重点讲了。

知识管理类

《如何阅读一本书》(莫提默·J. 艾德勒等)

书单的最后一本书的位置,必须献给这本几十年前教人阅读方法的老古董。

在一个碎片化阅读的年代,你不得不对那些古老年代的人总结出的科学阅读方法肃然起敬,在他们看来,阅读是一件特别正式的事,一定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可能地吸收一本好书的营养。

书中提出的第四种阅读方式“主题式阅读”是指同一主题下列出不同的书,再比较它们的观点,这种阅读是构建知识结构的重要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总结一下:

写完再回头看看这份书单,真心觉得有点杂,经典的、学术的、畅销的、实用的。

所以再次提醒,这并不是一份个人口味的清单,想要建立完备的知识结构,就要保留一颗好奇的心,还要有一枚杂食动物的胃。

原文标题:(完整版)职场人建立知识结构的必读书:通俗、经典、入门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知识结构  结构  结构词条  知识  知识词条  知识结构词条  
笔记

 【读书】《写作这回事》读后

著名影评人罗杰·埃伯特说:《写作这回事》是《风格的要素》之后最有洞见和最实用的写作论。我用了几天时间认真读后才相信这不是给本书戴高帽,它确实配得上与《风格的要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