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操那可真的是有仇必报,如果惹到曹操,或者有什么事情迁怒到了他,那么这个人肯定是要被自己给赐死的。但是在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得罪了曹操,但是曹操竟然放过了她,这个人就是陈琳,这是怎么回事呢?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1、陈琳骂曹操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鏖战于官渡。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双方在正式交锋之前,需要先打一场“文宣战”,以檄文的形式历数对方的罪状。这些檄文通常由擅长文字工作的幕僚来完成,拜这些人的生花妙笔所赐,很多檄文气势磅礴、文辞俱佳,在当时传诵一时,甚至成为流传千古的佳作。例如,骆宾王为徐敬业撰写的讨伐武则天檄文,便被选入《古文观止》当中。
陈琳在文坛的影响力虽然不及骆宾王,但他替袁绍撰写的讨曹檄文同样堪称佳作。在这篇文章当中,陈琳以笔代舌,将曹操骂得狗血淋头,称他作为宦官的后代“剽狡锋协,好乱乐祸”,并且挟持天子、飞扬跋扈,堪称国贼。不仅如此,陈琳还宣称曹操盗掘皇陵,是令人不齿的盗墓贼。后世之所以把盗墓贼称之为“摸金校尉”,便来源于这篇文章。
陈琳在檄文中不仅痛骂曹操,而且还把他的祖先也羞辱一通。曹操的养祖父曹腾是一位形象不错的宦官,但在陈琳的笔下却成为“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的死太监,跟同僚左悺、徐璜等人一起犯下滔天罪行。至于曹操的父亲曹嵩,则成了一位靠贿赂权贵而窃据相位、祸乱国家的奸臣(注:曹嵩曾用1亿钱买得太尉一职,但在任仅1年,且没有犯下大错)。
2、曹操为什么会饶过得罪自己的陈琳
第一,陈琳的这篇文章缓解了曹操的偏头痛,曹操觉得陈琳的文章有治病奇效。
这理由让人啼笑皆非吧?还真不是胡说,史料记载,当时曹操正苦于偏头痛,侍卫们把陈琳的檄文拿来给他看,曹操惊出一身冷汗,然后偏头痛竟然就好了。
当然了,这里说的意思,并不是说陈琳的文章真能治病,而是说他的文章写得痛快淋漓,曹操非常欣赏。大家都知道,曹操是一个文学发烧友,也是一代文学大家。他对能够写出好文章的人,是非常欣赏的。他欣赏陈琳的文章,就算陈琳在文章中骂他,他也不以为意。
第二,陈琳骂的话句句属实,曹操无可辩驳。
官渡大战之后,曹操抓到陈琳,他指责陈琳的是这句话:“卿昔为本初移书,但可罪状孤而已,恶恶止其身,何乃上及父祖邪?” 曹操只说了陈琳不该骂他的父亲、祖父,这话的意思很明显,就是陈琳指责他的那些话都是对的,都是他干过的事情。只不过陈琳在用语上过于夸张,道德评判的色彩过于浓厚。但是大家都知道,这是檄文的格式,陈琳的这种用语,没有什么不对。
三,曹操唯才是举,而陈琳确实是一个人才,曹操舍不得杀。
曹操最喜欢的就是人才,“唯才是举”是他第一个提出来的,区别于之前的“察举制”。“察举制”主要是从道德层面来评判人才,而“唯才是举”根本不去考虑一个人的道德问题,只要在行军打仗及治理国家上有用,就可以用。陈琳正是这样一个人才,他最大的才能就是檄文写得好,曹操正需要这样一个写檄文的人。后来曹操出兵打仗的时候,每次要写檄文,都是让陈琳来写的。
第四,陈琳归附曹操以后,真心实意跟随曹操,不反对他。
魏晋文人是很有傲气和傲骨的,他们很少向权贵低头。祢衡反对曹操,那样骂曹操,绝不向曹操低头,曹操都没有杀他。最后曹操忍不住了,放他出去让黄祖杀他,曹操都不杀。曹操杀了孔融,那也是孔融不断反对曹操。不过曹操就算杀孔融,曹操找的借口也不是孔融骂他,而是曹操认为孔融侮辱礼教(孔融说,父母对儿女无恩,不过是一个容器而已)。陈琳既然归附曹操,后来又没有反对过曹操,曹操没有理由杀他。
第五,曹操不杀陈琳,可以争取到更多的人才。
曹操放了陈琳,还给他官做,大家会觉得曹操是一个宽厚大度的人,是一个求贤若渴的人,所以天下的人才都会对曹操趋之若笃。可以说,陈琳事件,给曹操做了一个活广告。而曹操的人才也是三国诸侯中最多的,就可以证明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