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幽云十六州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宋朝为何如此钟意幽云十六州

相信比较了解我国宋朝历史的朋友们对幽云十六州这个词应该不会陌生了吧。早在五代时期,后晋的开国行第石敬瑭与后唐末帝不和,为了能够自保,于是向北方的契丹人寻求帮助,并向契丹人许诺,若是占领了中原地区,就会将包括幽州、云州在内的北方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人。契丹面对于这样的条件十分动心,于是答应了石敬塘的请求出兵帮助他消灭了后唐,建立了后晋,而石敬塘之后向契丹称臣,成了有名的“儿皇帝”。

在占据了幽云十六州之后,契丹迅速在这里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这让辽国成为了中原政权上空挥之不去的阴影。

从后周时期开始,中原王朝便始终没有放弃过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努力,但是在高梁河一败后,北宋政府失去了主动出击的勇气。

那么幽云十六州对于北宋到底有怎样的意义?其丢失对中原王朝的发展又有哪些影响呢?

1、幽云十六州的位置与军事价值

石敬塘割让给契丹的十六个州,分别为燕、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以及朔州,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天津、河北省大部以及山西北部,对于

这块土地的战略价值,著名学者王恽在他的《秋涧集》中有如下评价:

国家兴王地,据上游而建瓴中夏,控右臂而扼西域,盘盘郁郁,为朔土一都会。

中国历史从东周开始,就一直存在一对主要的矛盾,那就是中原农耕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之间的战斗。

游牧民族由于其生产具有季节局限性,因此每到秋冬两季,便会频繁侵犯中原王朝的领地抢夺粮食,这对中原地区的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威胁。

为了阻挡游牧民族骑兵的南下,从战国时期开始北方的诸侯国便开始在北边国境上修建长城。在秦朝统一全国之后,秦始皇更是下令将之前的几段长城连在了一起,成为了如今万里长城的雏形。

自此之后长城便一直都是中原王朝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最重要屏障,这道绵延万里的城墙能够有效抵御北方骑兵的展开和移动,能够有效弥补步兵和骑兵之间的天然差距。

要知道在长城的背后,便是一望无垠的华北平原,如果让骑兵到了这里,那么将会给防守一方造成巨大的压力。

而幽云十六州就是长城东段的所在地,割让幽云十六州意味着将长城的控制权交到了游牧民族政权的手中。

在失去了这道天然屏障之后,北宋很难抵御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此他们不得不举全国之力发动北伐,企图从辽国手中夺回幽云十六州的控制权,但是宋太宗在高梁河一败之后,北宋便失去了主动进攻的能力和意愿。

在此战之后,幽云十六州的不少百姓也失去了对北宋的信心,开始接受辽国的统治,这也是高梁河之战以后很难在北伐中获取战果的重要原因。

除了失去长城之外,幽云十六州的丢失还让北宋失去了最重要的战马产地。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中原王朝的战马产地只有两个,一个是河西走廊,另一个便是幽云地区。在北宋时期,河西走廊长期处于西夏的控制之下,幽云则在辽国的手中,这让北宋很难组织起成型的骑兵部队。

在冷兵器时代骑兵相对于步兵有着更高的机动性和更强的攻击力,谁能够拥有更多的骑兵谁就能在战场上拥有极大的优势。失去了战马产地的北宋在骑兵建设远远落后于辽国,这也是北宋不敢贸然收复幽云地区的关键原因。

在战场上失去主动的北宋政府为了保证边境和平,不得不向辽国进贡岁币,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出现,这对北宋的经济发展和汉人的民族自信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2、失去幽云十六州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幽云十六州这块广大的土地上,生活着大量的汉族百姓,他们在被契丹统治之前一直是传统的农民。

辽国接管幽云十六州之后,朝中对于他们的态度并不统一,有辽国贵族提出要将这片土地改造成牧场,供他们放牧兽群,其他人则认为让汉族百姓继续保持农耕是更好的选择,在双方争执之后,辽国最终通过了后者的提议。

这让辽国境内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生产方式,在长城以北的地区契丹人依然在过着游牧生活,而长城以南的汉人还在兢兢业业地耕种。

随着他们在生活中的交流变得频繁,两个民族之间的文化也开始交融。

契丹统治层开始逐渐接受汉人的统治理念,并在国内开设科举选拔优秀的文人来帮助自己治理国家。而幽云地区的汉人百姓在和契丹人来往的过程中也受到了他们豪放性格的影响,个性变得开朗豁达。

不过幽云地区的汉人的政治地位却一直十分低微,契丹政府虽然开始重用汉人,但是他们更加青睐从北宋前来投奔的汉人,对于幽云地区的汉人则不屑一顾,即使他们有很高的才学也很难在政府中得到重要的官职。

而在北宋政府的眼中,幽云地区的汉人百姓也是十分尴尬的存在。

北宋的官方文件中,经常用“番”、“虏”等词语来形容那里的汉人,这让他们对北宋十分失望,并且很难被其他同胞所接受。

这种两边都不受重视的处境让当地的汉人英才大多成为了政治投机者,他们不会长期忠诚于任何一方势力,因此在辽国北宋,金国三国争斗的过程中,他们的态度也经历了多次转变,并对北方政局的走势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这样的政治氛围与北宋地区流行的理学和新学格格不入,因此以北宋国境为界,儒家理论在两国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这让经学和文学在南北中国呈现出不同的追求,而直到元朝的时候两方才终于融合,推动了理学的进一步发展。

3、幽云十六州对于北宋政策的影响

前面我们详细叙述了幽云十六州对于北宋辽国的重要意义,当时的北宋统治者自然对此也有很深的认识,因此他们始终都将收回幽云十六州作为自己的首要目标。

一个王朝有这样的抱负是一件好事,其可以催动统治者发愤图强,但是如果你的对手对你的意图也很了解的话,那么这就会成为自己的软肋,而北宋面临的就是这样的困局。

在金国崛起的时候,对于北宋来说最好的选择莫过于坐山观虎斗,等到金辽双方两败俱伤的时候坐收渔翁之利。

但是金国人对于北宋政府的心理拿捏地十分清楚,他们提出如果北宋能够帮助自己攻击辽国的话,就会将幽云十六州送还给北宋

结果北宋果然上钩,和金国一起击败了辽国。不过后来在瓜分土地的时候,金国在幽云地区散布谣言,称北宋政府只要土地,不要土地上的百姓,这让幽云地区的汉人转头支持金国,为他们后来的南侵提供了不小的帮助,直接导致了靖康之乱的发生。

在南宋末年蒙古进攻金国的时候,蒙古人故技重施,再次邀请南宋一同进攻金国。

按理说在吃了一次亏之后南宋政府本不应该接受这个请求,但是对于幽云地区的强烈执念让他们还是踏上了北伐的道路,而在金国被消灭之后,等待南宋的则是蒙古铁骑的践踏。

在笔者看来,两宋政府对于收复幽云十六州的强烈期盼让他们在外交上十分被动,对方只要以此为条件就基本可以从两宋这里得到所需的一切,这让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两宋政府成为了被北方游牧民族摆弄的棋子,真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4、结语

自古以来幽云地区就是中原王朝的领土,其作为横亘在汉族和游牧民族之间的缓冲区,一直承担着繁重的防卫任务,长城的修建更是让这里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

而石敬塘将幽云十六州拱手送出之后,北宋在与辽国的对峙中便处于天然劣势,再加上北宋很难筹措到充足的军马,这才让北宋只能和辽国签订澶渊之盟,用金钱换取和平。

而且幽云十六州的失去让汉族百姓根据国别的不同被天然分成两类,在北宋的政治宣传下幽云地区的汉人变成了“番虏”,这让他们和北宋汉人百姓产生了天然的隔阂。

到了元朝的时候,他们更是被分成了汉人和南人两种,这让汉族百姓之间产生了内部矛盾,这对于文化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更重要的是两宋政府对于幽云地区的态度是公开的秘密,这让其成为了北宋在外交场上的软肋。两宋政府为了夺回幽云十六州先后两次帮助新兴的敌人消灭了北方统治者,这让他们两次付出了灭国的代价,这实在是令人痛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十六州  十六州词条  宋朝  宋朝词条  钟意  钟意词条  如此  如此词条  为何  为何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