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很多人也都说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感觉这个宋太祖赵匡胤还是比较厉害的,竟然能这么轻松的把这个问题给解决掉了,所以还是很厉害的的。那么也有人问了,这个杯酒释兵权说明了什么问题呢?对于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
1、宋太祖谈话的环境好
他要谈国家这样重大的问题,他要除掉自己心头的烦恼,没有采取开会研究的方式,也没有采取行政命令、发通知的方式,而是在一块吃饭喝酒。宋太祖找到了那一杯酒,他就把事情办成了,把自己的烦恼解除了。看来人一喝酒,好处还真不少,其码说话有亲切感了,就是说错话也有退路了,办事效率也就提高了。这就让我想起,去年到四川旅游时,一个四川做生意的朋友说,他们谈生意都是在喝茶的时候,在麻将场上谈成的。怪不得四川人看起来很悠闲,还幸福指数高呢,但人家工作也没耽误啊!
2、宋太祖谈话的方式好
宋太祖虽不想如刘邦那样耍尽伎俩搞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但也决不放心石守信等人再执掌兵权,也就是说宋太祖当时是要收权的。但宋太祖却没有采取行政命令的方法,而是站在石守信等人的立场上看问题,作“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好像让人看到不是自己要收权,而是为了石守信等人好,为了解决他们困难才采取办法。宋太祖即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又让石守信等人感到皇帝在替他着想,为他们办事。在皇帝有理有节、恩威并济的说服下,石守信等便心情愉快的把权交出去。
3、宋太祖考虑问题有一定的片面性
当时宋朝并未达到全国统一,赵宋王朝尚处在强敌环伺之中,他考虑“内乱”的因素多,考虑“外敌”入侵的因素少。宋太祖“重文轻武”的结果是,北方的辽和西北的夏,后来的蒙古,不但逐渐使之成为诸国中的“一国”,而且时时越境而至,宋王朝不是割地就是求和,巨额的岁币捐银更成为老百姓挥之不去的沉重负担,弄得民不聊生,国事日艰,以致微、钦二帝最后到客死他乡!总之,杯酒释兵权埋下了大宋后期积贫积弱的祸根。赵匡胤若泉下有知,是否还会劳费心力地搞什么“杯酒释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