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是端午节嘛,很多人都知道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那么除了这些习俗端午节还要喝一种酒,那么是什么酒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感兴趣的你一定别错了!
1、端午节时饮什么酒
端午节当然是饮这个“雄黄酒”了,并不是这个菊花酒了,所以大家不要搞错了,重要的事情说三遍。端午节喝雄黄酒!雄黄酒!雄黄酒!
2、端午节为何要喝雄黄酒
雄黄原为道家方士所服用,为纯阳之物,可辟阴邪,后来融入端午民俗中,用来驱阴湿虫蛇。
端午节在形成过程中吸收了夏至节的阴阳消长的信仰,在民间,夏至被视为农业生产的重要日子,用来指导农作物的耕种;而在官方,由于阴阳学说及其信仰的影响,在夏至日的祭祀则颇为隆重。
在阴历五月中,气候湿热,各种瘟疫疾病容易滋生,而蛇虫等害虫的活动日益频繁。因此,民间一直视五月为“恶月”、“毒月”。由于对整个五月都有一种特别的禁忌,而整个五月时间跨度比较大,因此夏人就把五月的第五天作为恶月的恶日,在这一天举行采百草为药、蓄兰沐浴辟邪等一系列活动。到东汉时,民间的五月五日也成为国家祀典,这实际上是官方对五月五日信仰的承认和接纳。自东汉以后,原来夏至节气的一些官方祭祀活动就移到了五月五日,使五月五日这一民间节日增添了许多新的民俗活动成分。
夏至、冬至作为在夏代就已确定的两个重要节气,阴阳学说认为夏至日是阳气达到极点开始由盛转衰,而阴气开始萌生之日。夏至日在阴阳学说中被赋予扶阳抑阴之义,即在夏至这一天,要千方百计扶助阳气之长大,扼杀阴气之萌动。《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记载:“仲夏端午。端,初也。俗重五日与夏至同。”这段话中的“俗重五日与夏至同”,讲的就是民间最看重的五月五日,而五月五日的民俗活动与夏至节气活动有相似的地方,而对于饮雄黄民俗事项,也是用阴阳学说来解释。
《本草纲目·石部》卷九记载:“雌黄、雄黄同产,但以山阳山阴受气不同分别。故服食家重雄黄,取其得纯阳之精也;雌黄则兼有阴气故尔。”因为雄黄生于山之阳,故为纯阳之物,可辟阴邪。雄黄原为道家方士所服用,后来才融入端午民俗中,用来驱阴湿虫蛇。
3、端午节喝雄黄酒的故事
据医药文献记载:"雄黄"又名石黄、雄精、薰黄、黄金石。它产自湖南、甘肃、云南、四川等地;味苦、性温、微辛、有毒,既可以外搽又可以内服。其中,最特别的是,雄黄虽可泡酒喝,但由于雄黄有腐蚀之力,所以一定要经医生指示,并遵古法炮制的雄黄酒才能喝。
喝雄黄酒,据说屈原投江之后,百姓为了避免屈原尸体被江里的鱼龙所伤,便纷纷把粽子、咸蛋投人江中喂鱼龙。一个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人江里,说要药晕鱼龙。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晕龙,龙须上还沾有一片衣襟。人们就把这条龙拉上岸,剥了皮,抽了筋,解除心头之恨。然后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黄酒抹七窍。使那些毒蛇害虫不敢伤害像屈原一样心灵纯洁的孩子们。
据说,这就是后来人们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那么,为什么雄黄酒能药晕鱼龙,鱼龙为什么怕雄黄呢?
我国民间有“早端午,晚中秋”之说,古人以为晨属龙,晨时正是群龙形雨之时,故在端午节早晨设雄黄酒以饮宴祈雨,希望有个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好年景。有的地方在端午清晨,人们还喜欢把雄黄酒或雄黄水洒在屋子外,涂在小孩耳、鼻、头额和面颊上,以避除毒虫、蚊蝇叮咬,驱散瘟疫毒气。
然而,现代科学证明,雄黄含有较强的致癌物质,即使小剂量眼用雄黄酒,也会对肝脏造成伤害,所以,饮雄黄酒这一习俗,确应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