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据说是为了纪念楚国著名诗人屈原。在中国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最初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距今已经有2278年的历史。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最开始时人们的活动是往汨罗江中扔撒粮食米豆等物品,目的就是为了让屈原能够有吃。后来由于怕扔到河里的这些粮食,被鱼虾吃掉,使用叶子把这些米豆包起来,制作成粽子。
屈原曾经被流放汨罗江。创作出了特殊脍炙人口的作品,包括人们传颂久远的楚辞。后来楚国被灭了,屈原选择在公元前二七八年投江自尽。楚国人为了纪念屈原,每年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都会划着小船到河面上祭祀屈原。在盒中扔很多贡品,其中包括粽子。由于祭祀屈原的人很多,人们在划船祭祀屈原的时候都争先恐后,不愿意落在别人的后面,因此衍生出了后来的龙舟比赛。
端午节的习俗:
1.赛龙舟。
端午节最为重大的习俗是赛龙舟。人们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和拯救屈原,同时也为了祈求来年能够风调雨顺。
2.吃粽子。
端午节最为重要的风俗之一就是吃粽子。粽子是中国最为传统的节庆时所吃的食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
3.佩戴香囊。
端午节时很多地区都会给小孩佩戴香囊。香囊中会有雄黄朱砂以及一些香药,香囊的外边包着丝布,拥有驱瘟避邪的功能。
4.挂艾草。
很多地区在端午节时都会挂菖蒲和艾草。艾草拥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以驱虫治病。而菖蒲具有一定的挥发性,拥有健骨消滞,提神通窍,灭菌杀虫的功效。
5.喝雄黄酒。
雄黄属于一种中药材,能够解虫毒,治虫伤。一般情况下端午节前后都会炎热多雨,这时会出现很多的蝇虫,容易爆发各种疫病。人们为了防止蛇、蚊虫、蜈蚣、蝎子、蜘蛛、壁虎等昆虫,在端午节时会喝雄黄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