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为何兵法在春秋末期以后才大量出现?之前为什么没有?

说起兵法99%的人第一个想到的恐怕都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由春秋末期人士孙武著写,也被称为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其实在当时不止孙武一人出过兵书,还有《孙膑兵法》、《吴子》、《六韬》等,多为在战国时期诞生。为什么这些兵法书籍都是在春秋末期以后才大量出现呢?实际上也这也和当时的环境有关,春秋中前期各诸侯国战争不断,积累完一轮经验以后,必然会在一个时期内爆发出诸多和兵法有关的理论知识。

虽说周初姜太公曾编撰过兵书,但并不可考证,如《六韬》等多系后世伪托。我国可以明确成书年代的兵法理论著作,则诞生於春秋末期。而进入战国时期,兵法理论著作则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那么,为何春秋中期之前,诞生不了成熟的兵法理论著作呢?

其实,这是由战争的规模与性质决定的。春秋时期之前,战争规模较小,多为讨伐型的战争。在今人看来,简直如同儿戏一般。如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所坚持那样,“君子不重伤,不禽(通“擒”)二毛(不俘虏头发花白的人)。古之为军也,不以阻碍也...不鼓不成列”。这在今人看来是蠢笨,而在当时却是仁义之表率。

再看鲁庄公时期的“曹刿论战”,鲁国胜利的诀窍也很简单,利用“一鼓作气”,“彼竭我盈”的士气而击败了齐军。其实,这在当时来说,是利用了一次“犯规”战术而击败了齐军。“擂鼓出击、鸣金收兵”是当时约定俗成的军令,按当时的战争礼仪,但一方擂鼓,另一方也该擂鼓应和。如此,双方的军队便可冲阵厮杀。而齐人擂了三次鼓,鲁人都没有应和,即是鲁人耍了齐人三次,在齐人被耍得精疲力竭之时,才得以击败齐军。

这样的战争方式,没有什么技巧可言,曹刿也说道:“夫战,勇气也”。在此期间的战争,还不盛行诡诈,治军与治国一样,都崇尚以“正”。直到孙武的《孙子兵法》,才公开言道,“兵者,诡道也”,治军与治国的理论,才开始分开。故而,春秋中期之前,诞生不了成熟的兵法著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了春秋末期,战争变得激烈,旧的战争礼仪越来越不合时宜,便有了《司马法》、《孙子兵法》等兵书的诞生。而进入了战国时期,战争变得更加残酷与激烈。而经历的战争多了,自然就比较容易提炼出更加成熟与完善的兵法理论。可以看出孙武的《孙子兵法》虽是我国最有名的一部兵法理论,但由于孙武的实战经验较少,故而《孙子兵法》就比较宏观,而很少涉及微观的军事指导。

而战国时期的兵法,却详实得多,如《吴起兵法》、《孙膑兵法》、《六韬》、《三略》等等。这并非孙武的境界更高,而是春秋时期的战争较少,很难做出精炼的经验总结。像德国冯·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就更加微观细化。宏观的战争理论,固然对一个人的军事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但缺少实战的话,即便对《孙子兵法》倒背如流,到了战场上也是“抓瞎”。而微观的军事理论指导,对缺乏实战的将领来说,却更直接受用。孙武的《孙子兵法》过於宏观,即是受制於时代。而在孙武之前,就更受制於时代了,故而,也就诞生不了成熟的兵法著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末期  末期词条  兵法  兵法词条  春秋  春秋词条  之前  之前词条  以后  以后词条  
奇闻

 马航mh370找到了吗,马航mh...

马航mh370虽然已经过去了三年多的时间,但是依旧牵扯着各国人民的心弦,因为那些不幸的遇难者是他们家人心目中永远的伤痛!马航mh370找到了吗一直都是人们十分关...(展开)

奇闻

 缇萦救父

缇萦救父 汉文帝废除肉刑颇为后人所称道,但你也许不知道,这个决定是 受了齐地一个名叫缇(t»萦的普通少女为救父上书的启发而作出的。 缇萦的父亲淳于意是临淄(今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