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导读:历史吧小编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著名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出生地是罗马帝国(今德国),他当时打破了教皇至高无上的权力, 终结了基督教一统整个欧洲的局面,帮助当时的人民实现了信仰自由,并且在他的带领下新教几乎可以与天主教相抗衡。
马丁路德画像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他是神学家奥古斯丁的拥趸, 在继承了其原罪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因信称义”说,并作了相对系统的诠释。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更加侧重于强调信仰的作用,这种信仰体系有利于培养精神自由和个人主义,他提倡通过虔诚的信仰来救赎灵魂,所以人类可以摆脱各种毫无意义的教规和繁琐无比的仪式,从教条主义中把人解救出来,使精神自由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其次,“因信称义”思想着重指出信众可以不借助中介而与上帝进行沟通。只要坚持信仰,就可以与上帝进行直接的交流,不需要第三者教诲与限制,所以,上帝面前,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无有高低贵贱,信众无需通过教会,基于此,路德提出了“人人皆僧侣”的说法,强调人们在信仰上的平等地位。
最后,这是从根本上肯定和提升人的价值,不同于与中世纪所宣扬的人是卑微的、低下的,人的作用受到了肯定,人的地位大幅提升,由此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所以,“因信称义”虽然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但其中既有人文主义的因素,又同文艺复兴运动不可分割。
欧洲宗教改革最早发生在德国,当时的德国还没有真正建设成为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各个势力派别镇守一方,各自为政。在这种情况下,德国皇帝只能寻求教会的帮助,企图依靠教会的力量来维护自己对于国家的统治。教会趁机剥夺了皇帝的统治权,让皇帝成为了教会的傀儡。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以此作为导火索展开的。
在十六世纪的德国,国家领土四分五裂,中央缺乏健全有效的管理方式,德国王室并没有实际拥有统治权。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在历史客观要求的背景之下需要德国统一中央集权来进行社会形态的变革。此外,在封建割据的状况之下国内经济涣散,德国民众生活困苦,而在思想上还要受制于教会的统治。从这一点上来说,宗教改革的背景就是由德国的内忧和教会的外患这两方面构成。
在宗教改革的背景之下,马丁・路德勇敢的站了出来,领导民众认清教会的腐败和教皇的贪婪,借助德国民众对于现状的愤怒来推动宗教改革的进行。德国各地教民纷纷走上街头,揭露神职人员和教会的虚伪,呼吁对教会进行改革,要求政治民主,主张个人的政治权利和宗教权利。在此背景之下,罗马教会得以彻底整治,并在原始基督教义的指引下成立了新的派别,将神从统治的神坛上拉下来,恢复了民众的独立地位,激发了民众的民族意识。
每一次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的发生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之间是互不影响、各自产生呢?还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社会改革指的是:在某一个特定的社会阶段内,不同的阶级之间通过司法、政治、军事等各种手段来调整大规模的利益分配。如历史上发生朝代更替,使用暴力的军事手段,让利益的分配方式发生改变;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不再负责利益的分配。宗教改革则指的是发生于十六世纪的,推翻天主教会统治的基督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爆发是因为深刻的社会问题。当时欧洲的民族主义观念兴起,人们渴望建立统一的民主国家,资本主义也迫切地需要发展,再加上文艺复兴之后,自由、平等、人性至上的思想深入人心,人们迫切地想要打破天主教会的残酷统治,最终爆发了宗教改革。宗教改革发生以后,对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政治上,剥夺了教会在各个国家的各项特权,使得国王的权利得到加强,从而有利于民族的长久发展;在经济上,使得资本主义有了扎根的土壤,从教会那里得到的财产和土地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文化上,发展了人文主义,各个国家也开始注重教育,兴办学校。
从上文中可以知道,宗教改革的爆发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而宗教改革又促进了社会改革。因此,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