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死,对于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件好事,他们终于摆脱了噩梦一样的日子,自然是会很高兴的出来庆祝,而面对董卓的尸体,也是将他点燃、而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董卓已经死了这件事情带来的高兴当中的时候,却有一个人为他叹了口气,这个人就是蔡文姬的父亲蔡邕,而也正是因为这一声叹息,将蔡邕送上了绝路。那为什么蔡邕要为董卓叹气?蔡邕面对董卓之死又是怎么想的呢?
东汉末年大司徒王允在其生命的最后一年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除掉了权臣董卓,二是害死了大文人蔡邕,董卓手握朝政大权,为人凶狠残暴,除掉他既是政治斗争,也是为民除害,而蔡邕仅仅是一个不问政治的文人,一个被众人仰视的知识分子,竟也被王允毫不留情给杀掉了,实在是可悲可叹。
蔡邕是陈留圉人,才女蔡文姬的父亲,东汉末年一位能驾驭经史、天文、数学、绘画、书法、音乐等门类的文化全才,一位在文坛上拥有绝对优势、可以居高临下的超级大师。
蔡邕才华横溢,为人正直,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曾极力反对宦官干政,得到了汉灵帝的喜爱,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由于朝中小人在灵帝面前谗言诬陷蔡邕,蔡邕担心小命不保,于是逃到江海,远走吴会之地,在吴地共待了十二年。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去世,董卓任司空,专擅朝政,听说蔡邕的名气,于是征召他,蔡邕不想依附董卓,就推说有病婉拒,董卓大怒,骂道“我有灭人三族的权力,你蔡邕就算清高,也不过是转足之间的事而已”,蔡邕不得已只好从命,被任命为代理祭酒,很受董卓敬重,又被举为高第,历任侍御史、治书御史,尚书,三天之内,连升三级,
初平元年(190年)蔡邕被拜为中郎将,跟随献帝迁都长安,一些臣子阿臾董卓想让朝廷尊崇董卓与姜太公相比,称尚父,董卓征询蔡邕的意见,蔡邕说“太公辅周,奉命灭商,所以特称为太公,现在您的威望虽高,但相比尚父,我认为还不行,”董卓听了太多话,就没再坚持,也就不了了之了。
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独霸朝政,天下人人群起而攻之,“王司徒巧使连环计”利用美女貂蝉引诱吕布斩杀董卓,震惊朝野。
王允也是一介文人,但他是用心玩政治,他的思想比较偏执,气量狭小,刚棱疾恶;初平三年,董卓被诛杀后,众大臣们在一起喝酒庆贺,蔡邕不知不觉说起董卓来,两眼泛红,并为之叹息,脸色都变了。
王允勃然大怒,呵斥他说“董卓是国家的大贼,差点颠覆了汉室,你作为臣子,应该一同愤恨,但你却想着自己受到的礼遇,忘记了操守,现在上天诛杀了有罪的人,你却反而为他感到伤痛,你难道不是和他一同作为逆贼吗?”说罢将蔡邕收押,交给廷尉治罪。
蔡邕自知难逃此劫,乞求“黥首刖足,继成汉史”,士大夫们也纷纷为他求情,都蔡邕越是想名垂青史,人气越是这样煽动朝野,就越是触痛了王允嫉妒蔡邕的那颗脆弱的小心脏,王允早已杀气腾腾,他害怕有损“圣德”是假,借机公报私仇,一扫恶气是真,文臣一旦心狠起来,往往比武将更可怕,更冷血,可怜蔡邕惨死狱中。
只可惜蔡邕名气太盛,以至于成了王允杀鸡儆猴的不二人选,要知道王允一手离间计诛杀董卓后,他在朝中的地位与威望暴涨,然而董卓虽死,但董卓党羽并没有完全消除,王允需要杀掉一个人以震慑董卓的党羽,让百官对他更加臣服,而蔡邕早年间被董卓逼着入朝为官,在表面上就是董卓的人,因此杀蔡邕能够更加震慑百官,蔡邕在当时读书人心中的地位远超王允,或许王允早就有除蔡邕之心,即便蔡邕没有那一声叹息,王允也会因为其他事情把蔡邕除掉。
董卓最突出的就是任用贤能方面,汉末三国无人能比,董卓入京后,他的老部下都没有升官,朝廷内的重要职位都给了当时的贤良士大夫,包括袁绍这样和他有仇的人都给了个封疆大吏,对待像王允这样的人更是推心置腹。
虽然蔡邕是被董卓逼的,但是董卓对蔡邕礼遇有加,言听计从,从个人的感情角度上讲,一声叹息是很正常的,是一种人性的表现,王允之所以要杀蔡邕,那是他心中有愧。
蔡邕在不合适的场合,表现出了不该有的神态举动,董卓被诛,王允掌权,在这种极为敏感政治氛围下,蔡邕感怀董卓对他的知遇之恩,公然和王允闹情绪、唱反调。
当然王允也得到了报应,蔡邕只是个执笔文人,手无缚鸡之力,杀了也就杀了,他对董卓余党武官---李傕、郭汜、张济、樊稠也想借机一并除掉,于是激起了西凉兵变,凉州兵踏破长安,逐吕布,杀王允,东汉灭亡,王允的迂腐是有很大的责任的。
董卓对蔡邕固然有知遇之恩,但董卓拉拢作为名流的蔡邕,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声望,就是说董卓只是在利用蔡邕而已,董卓死后蔡邕的表现就显得私而忘公迂腐至极了,不幸遇到心胸不广恨透董卓的王允,丢了性命也就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