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赵光义即位之后,是怎样对待赵匡胤的后代的

赵匡胤,赵光义,分别是宋朝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皇帝,赵匡胤死后,赵光义即位,只不过民间总是有很多种说法,认为赵匡胤的死没那么简单,或许和赵光义是有关系的。但毕竟没有真凭实据,所以也只能是一种传言,没有办法判断到底是真是假。不过在赵光义即位之后,他又是如何对待赵匡胤留下来的后人的呢?

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驾崩,随后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是为宋太宗。赵匡胤驾崩之时,他的长子赵德昭已经二十六岁,次子赵德芳也已经十七岁,按说都不算是杜太后所说的“幼主”了。所以,后世对赵匡胤传位给弟弟乃是遵从杜太后遗嘱“金匮之盟”的说法充满质疑,于是便产生了“斧声烛影”的传闻,即赵匡胤乃是被赵光义所杀。赵光义对民间的传闻当然很清楚,那么他即位之后是怎么对待对自己皇位构成威胁的太祖的两个儿子的呢?赵匡胤的后裔在宋朝又受到什么样的待遇呢?

我们先来看一下赵匡胤的两个儿子,赵光义即位之后曾经下旨将哥哥赵匡胤以及弟弟赵廷美的儿子全部尊为“皇子”(命太祖子及齐王廷美子并称皇子,女并称皇女),但不久之后就取消了这种称号,并且,赵德昭和赵德芳的结局也都比较悲惨。

1.太祖长子赵德昭

太祖在位期间始终没有给两个儿子封王,而太宗即位的第一年就把赵德昭封为武功郡王,位在宰相之上(诏与齐王廷美自今朝会宜班宰相之上),但是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赵光义亲征之时被契丹击败,并且一度与宋朝大军失联,群龙无首的宋朝部队便有人想拥立赵德昭为帝。赵光义平安回来之后听说了这个传闻,他当然非常生气,再加上亲征之时遇到了惨败,所以便没有对出征的将士进行例行封赏。

赵德昭是个厚道人,他觉得征伐契丹时虽然失败了,但是大宋将士成功消灭了北汉啊,再说了,大军随从皇帝出征,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该赏的还是得赏。而赵光义听说之后,冷冷地来了一句“待汝自为之,赏未晚也”,意思是等你当了皇帝再去赏吧!赵德昭听说之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他回家之后便自刎而死了。

2.太祖次子赵德芳

赵德芳曾经是离皇位最近的一个人,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写到太祖驾崩当晚,宋皇后本来是让太监王继恩出宫找赵德芳来继承大统的,结果王继恩却直接到了晋王府,所以晋王赵光义即位之后,宋皇后的命运也很不好。而赵德芳也在太平兴国六年(公元981年)去世,《宋史》对他的死记载非常简单——六年三月,寝疾薨,年二十三。

3.太祖后裔

太祖的孙子辈之中“不得其死”的就不多了,他们绝大部分都受到了宋朝的优待——毕竟他们对宋朝皇帝的威胁已经消除了。宋神宗即位之后曾说“创业垂统,实自太祖”,所以他下诏令“考太祖之籍,以属近而行尊者一人,裂土地而王之。使常从献于郊庙,世世勿复绝”,他是这么说的,后世皇帝也都是这么做的——几十上百个太祖后裔中选一个出来,封个安定郡王还不是芝麻点小事!

但是到了南宋,事情发生了两次转变——第一次是赵构建立南宋之后想起了神宗皇帝的约定,于是开始寻找太祖后裔,但是发生了“燕、秦二王后争袭封”的情况,在经过一番争论之后,决定以赵德昭的后裔袭封安定郡王(燕王亲,太祖长子,其后汉袭封)。

第二次转变的影响就比较深远了——宋高宗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在“苗刘兵变”之后不久夭折,而赵构本人又失去了生育能力,所以只能找养子了。在大臣的建议以及赵构本人的迷信心理驱使之下,赵构决定在太祖七世孙“伯”字辈(论起来是赵构的侄子)中挑选继承人,选中的那一位就是后来的宋孝宗赵昚,而此后南宋的皇位便一直在太祖后裔中传承。

而赵构在选择皇子的时候,大臣们的进言也侧面给我们描绘了北宋末、南宋初年除了安定郡王之外的太祖后裔的现状——昌陵之后,寂寥无闻,仅同民庶;遭时多艰,零落可悯!即他们的地位已经差不多和平民百姓没什么区别了,又在“靖康之变”发生之后颠沛流离,生活得非常凄惨。

由此可见,宋太祖赵匡胤传位给弟弟赵光义之后,他的儿孙并未像杜太后当年所说“并汝之子亦获安”,而是两个儿子相继“不得其死”,子孙后裔“掉落可怜”,只有到了南宋情况才发生转变。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赵匡胤  赵匡胤词条  即位  即位词条  后代  后代词条  对待  对待词条  之后  之后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