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秦国灭六国统一时,哪个国家对秦国威胁最大?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改革后,国力日益强大。等秦始皇上位以后,正式制定了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当时秦国的确非常强盛,但也不是说有100%的把握能够完成统一,其中赵国和楚国带给秦国的压力最大。所以秦国的初步策略便是将其他各国相互之间孤立起来,以免他们相互结盟,那秦国的计划实行起来就困难无比了。可惜赵国和楚国并没有联手抗秦,这才被秦国给逐一击破。

战国时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等一系列改革后,国力日益强大。等秦始皇上位以后,正式制定了灭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当时秦国的确非常强盛,但也不是说有100%的把握能够完成统一,其中赵国和楚国带给秦国的压力最大。所以秦国的初步策略便是将其他各国相互之间孤立起来,以免他们相互结盟,那秦国的计划实行起来就困难无比了。可惜赵国和楚国并没有联手抗秦,这才被秦国给逐一击破。

秦灭六国是战国后期的重要历史进程。面对不断加强的关中大军,六国军队往往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难以应付。但地处最北方的赵国和最南方的楚国,还是在抵抗秦军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顽强。相比韩魏和燕齐那四家诸侯来说,赵国与楚国军队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

那么,赵国和楚国是依靠什么给秦军造成巨大的麻烦呢?

秦灭六国时期 本身已经具备了巨大优势

要理解赵国和楚国为什么是秦国征服之路上的最难对付的两家,就必须看看秦国本身对于六国的巨大优势是什么?然后再对照赵国和楚国,看看他们在哪些方面对比秦国来说并不十分吃亏。

后人回顾秦国的壮大,经常就是一句商鞅变法。仿佛商鞅是天降伟人,靠一己之力将秦国从边陲的半蛮夷之邦变为了正义王师。但类似商鞅的变法措施,在当时的列国之中都非常流行。其最初的源头,甚至可以追述到春秋末期的越国国君勾践。至于秦人的主要对手,比如魏国就更早的实行了变法。商鞅的变法策略,本身就是从魏国直接拷贝过去的。

秦军的强大 并不能完全靠商鞅变法来解释

商鞅变法在秦国被订立为国策后,秦军也并没有在战场上一帆风顺。所以,只用商鞅变法和所谓的耕战体制来解释秦国的优势,是没有足够信服力的。

秦国真正强大的原因,就是他们地处西北边陲的有利位置。不仅可以接触到大量善战的戎狄蛮族,还接收了很多当年西周动迁后留在关中各地的周人遗民。时刻有变化的边界之外,又是大量不同程度接收了新式斯基泰文化的游牧或半游牧部族。秦国就是在同这些人的交锋与融合中,培养了自己的全民尚武善战之风。这是很多内地诸侯所无法比拟的天然优势。

商鞅变法可以提高动员效率 但不能塑造尚武风气

商鞅变法的作用,就是让秦国国君拥有了更高效的动员体制。哪怕这种制度是在实际上不断透支关中地区的未来,也可以靠着征服成果来进行补足。只要敌人还在,到达极限之前的耕战军国主义就有生存的空间。但要将这种动员优势落实到实际层面,就需要军事技术与战术组织层面的进步。

由于长期和西北的各类戎狄混杂,本身就是弼马温出生的秦国贵族,对养马很有心得。这在一直讲究车战的先秦时期,是很占便宜的。他们的贵族子弟本身,就如同周围的蛮族一样尚武和喜欢吃肉。在涉及武器制造工艺的关键技术上,他们也经常将俘虏的外族工匠纳入自己的国营工厂。更会直接征调外族骑兵为自己作战。哪怕秦人自己还在很大程度上依靠传统的战车作战,但来自义渠、林胡等地的早期骑兵,已经是很多中原对手很少面对的强敌。

秦军中有不少来自边境部落的骑兵

赵国抵抗秦军的优势,在这方面和秦国本身是非常一致的。因为赵国实际上是春秋时代的晋国衣钵继承者。尽管有三家分晋的力量稀释,但赵国的地理位置最靠边陲地区,依然非常适合接受外来的新技术并招募更加善战的边区武士。这也是赵国对抗秦国的最大资本,在国力已经不如的情况下,还能凭借军队的战斗力与之抗衡。

当天下所有人都对秦军忌惮时,赵国还能从北方的代郡调来李牧和他的边区部队。在赵国灭国后,当地人还继续抵抗秦军的入侵。甚至有很多人在之后投奔了匈奴,成为了早期与秦汉军队对抗的主力。若非整体国力有很大不如,赵国军队完全没有害怕秦军的道理。

秦国的很多优势 也是赵国人抵抗给力的原因

其次是家大业大的楚国。他们除了和北方的义渠人有不多的联络外,对于西部和北部的技术交流管道是完全插不上边的。但他们还是有办法做尽可能的弥补。因为在传统的地缘格局上,还有一条西南贸易路线,从今天的云贵高原穿过。分别通向楚国的江淮与西南的缅甸-孟加拉地区。楚国人在秦军占领巴蜀后,基本上失去了走青海道连接西北地区的机会,就索性派兵入侵西南的滇国。这个计划很快因为秦军的进一步东进而作废,但滇国却作为楚国中分离出来的一个系统,坚持到了两汉。

楚国的另一个优势在于他们的变法程度非常不彻底。楚国国内的普通地方贵族,在朝廷中总是占据很多关键位置。楚王一度用魏国来的吴起搞类似商鞅的变法,结果就是客卿在保护伞死后,被贵族们联合起来进行反攻倒算。这样的结果,就是楚国不会具备秦军那样的透支性动员能力。但却有更多余力,以便随时到其他地方继续抵抗。

失去了原有核心的楚国和赵国 依然有晚期抵抗

秦军攻入传统的楚国核心郢都后,流亡者也并没有因此而失去根基。他们很快完成了东迁,并个其他地区的土地贵族联合。结果,秦军自己无力再追,而楚人依然可以从自己的领地内募集部队再战。他们将核心区域搬迁到江淮地区的寿春,继续对秦人东征的抵抗。在最终被秦人短暂征服后,也保留了很多边区的基层贵族领。楚人贵胄的后裔,往往会在这些非传统的楚国地区,获得巨大的影响力。后来起兵灭秦的项羽,就是典型的边地贵族子弟。

当然,无论赵国还是楚国都没有最终抵抗住秦军的进攻。但真正意义上的一边倒局面,往往集中出现在他们的领地不断被驱赶向东方之后。在那之前,秦军每次对赵国和楚国用兵,都是非常小心谨慎的。因为稍有不慎,就可能给自己带来一场毁灭性的大败。这种情况,在魏国、韩国身上是很难看到的。最后才面临秦国威胁的燕国与齐国,更没有此等待遇。

楚国的贵族不仅最后灭秦 还在很多地方坚持到汉朝建立

以上这些频繁出现在历史记录中的现象,也说明了联通外部世界对于各诸侯的重要性。反过来也很好的体现在秦国壮大后对六国对手的优势。

尽管史官和读书人往往不会记录和解读这些方面的内容,但因为他们可能根本就不理解地缘政治问题,反而不会刻意的隐藏和抹去相关记录。这也是作为后人的我们,仍然可以在他们的笔下找到他们不太愿意承认的内容。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秦国  秦国词条  六国  六国词条  一时  一时词条  威胁  威胁词条  哪个  哪个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