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说到陈庆之可能大家都并不是很陌生。因为历史上的白袍将军和百战不败的英勇事迹就发生在他的身上,通过对白马探花陈庆之这一人物的撰写,其实在某一程度上,也充分表现了南北朝时期社会和统治阶级的状况。
一、白马探花陈庆之是谁?
首先,他是南北朝时期南朝的将领,出生低下,家境贫穷,年幼的时候为梁武帝的书童,擅长下棋,所以,当陈庆之有一番作为的时候,那时候他已经四十一岁了,在他四十一岁之前就一直陪着梁武帝下棋,而这一下棋就是好几十年,而他真正的才华却不能显露。
二、白马探花陈庆之的来源
首先说到探花,我想许多人都能够想到,这是古代科举制度考试获得一种称谓,也就是科举考试获得第三名的称号。陈庆之能够提名为探花,主要是因为他年幼时也就是41岁之前,一直是一个勤奋好学,博学多识和有勇有谋的书生。
然而陈庆之是一个有抱负有理想的人,他的理想远远不止于作为一个书生。然而由于自己出身寒门,如果想实现自己的抱负,对于当时的陈庆之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或许就是因为他在这41年期间的不断学习,才为他之后成一名名将垫下了丰厚的铺垫。
“名师大将莫自劳,千军万马必白袍”。其实这一句诗词当中的白袍就是形容陈庆之,在他41岁的那一年,才是他正真意义上地走上疆场的年龄,在之前他一直都难以被重用,在偶然的一次机会中,他带手下仅有的200人与魏军开始了第一仗。
并且在这第一次战争中,便以少胜赢多地赢得了这场战争。从此他的人生感觉就像开了挂一样,几乎每一场战争都以以少胜多的形式结束。其中最令人惊心动魄的一场战争就是北伐征程,当时的北海王元灏投降于梁朝。
当时萧衍派陈庆之率领7000战士前往北伐,帮助元灏称帝。在这一过程中,陈庆之经历四十七场战争,攻破三十二座城池,孤军千里直奔洛阳城。然而在当时的讨伐战争中,每一场敌军的人数远远多于陈庆之的率领的部队。
所以每一场战争,陈庆之都是以以少胜多地来结束战争。陈庆之这一人物,可以说在当时是一个传奇,人们现在之所以能够记住他,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带领的打仗都是百战百胜。所以现在的人们也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三、白马探花陈庆之的评价
由于陈庆之在战场上百战百胜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深受广大领导者的厚爱,中华民族伟大的领导者毛泽东,就对他有很高的评价。当时毛泽东主席在阅读《陈庆之传》的时候。就对其书又圈又点,并且写到“在读此传,为之神往”。
其实从陈庆之的身上我们需要学会的东西特别的多。首先,不要因为出身寒门就放弃自己的理想,坚持不懈是成功的基础,解决问题靠的是智取,而不是谁有枪炮谁就能做主,心系国家,心系百姓,才能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