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关枪的普遍运用极大地改变了地面战场的作战形态。这时候马克沁重机枪便随之而生,成为了当时世界上威力最大的枪之一。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说说这把死神手中的镰刀——马克沁重机枪。
19世纪中叶,随着击针式后膛枪和金属壳子弹的发明,现代意义上的枪械宣告诞生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对枪械射速的不懈追求,最终催生出号称“自动武器之王”的机枪!早期的连发机枪还称不上是自动武器,其典型代表如美国人研制的加特林机枪,射击原理是利用一套传动机构使数支枪管绕一个公共轴转动,从而完成连续射击,整个射击过程需要始终由人力转动摇把。
马克沁1840年生于美国缅因州桑格斯维尔市。像当时大多数生活在社会中下层的美国孩子一样,马克沁没有机会接受完整的学校教育。但是,心灵手巧的小马克沁还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奋苦学,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马车制造坊学徒逐渐成长为一名小有名气的电器工程师。1882年,马克沁迎来了自己的人生转折点。他被派往伦敦,参与美国电气照明公司子公司的改组。
当时,整个欧洲大陆都沉浸在新武器发明研制的热潮中。一个偶然的机会,马克沁受邀试用一种新型枪械。他放了一枪,枪托猛地后坐,把肩膀都撞肿了。这一撞,除了酸痛,还带给了他一个天才的想法:能不能把火药气体的能量利用起来,造出一种自动射击的枪呢?从一片空白开始,设计制造他心目中的威力巨大的“自动武器”。经过了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各种或大或小的技术难题后,马克沁重机枪终于被制造出来了。应该和世界上最好的狙击枪有的一比。
1893年,在非洲的罗德西亚(今津巴布韦),当地的50名英国殖民军用4挺机枪阻挡了5000祖鲁人的猛烈攻击。据说战斗结束后,战场上留下了3000具尸体。1898年,苏丹的恩图曼之战,2万名伊斯兰教托钵僧被英国侵略军屠杀,估计有15000人倒在马克沁机枪的阵地前。1899年开始的布尔战争中,布尔人在冲锋时也遭到了马克沁重机枪的毁灭性打击。其实,与其说那是“战争”,倒不如说是利用马克沁重机枪进行的单方面屠杀。
直到1905年,沙俄与日本为了争夺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殖民利益而爆发的日俄战争,才算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机枪战。在旅顺会战中,俄军依托多年苦心经营的坚固防线和大量配备的、经过俄军改良后的马克沁重机枪,给予日本陆军名将乃木希典指挥的日本第三军以毁灭性的打击。无论日军发动多少次“万岁冲锋”,都无一例外地被俄军的机枪火力粉碎,连总指挥乃木希典的两个儿子都殒命战场。(本文来自:www.soui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