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mpaphoneus biccai的生活复原图
Pampaphoneus biccai头骨化石
早在2008年的时候,新晋古生物学家Juan Cisneros和Cesar Schultz还是大学学生,他们在巴西南里奥格兰德州的无树大草原区域里发现了一块头骨化石,在研究了谷歌地图后,他们决定继续在那里的发掘工作。由于茂盛植被的覆盖,找到化石点比较困难,不过谷歌地图却助了他们一臂之力,在地图指示的地点他们找到了他们想要的化石。随后,他们将摄得的化石照片带回南非的威斯沃特斯兰德大学的导师那里。南非洲干燥台地高原所产的大量化石培育了这所大学的古生物学研究。经过鉴定,他们认为来自巴西的这块头骨化石属于Pampaphoneus biccai,它是发现自南非的古代爬行动物南方合齿兽(Australosyodon)的亲属。
由于标本仅有一块,研究者不得不依据来自南非、俄罗斯和中国的其他相似标本来还原它的长相。研究者认为它应该属于恐头兽亚目(Dinocephalian therapsid,一类拥有哺乳动物特征的爬行动物)中的一种,大小约与一头豹子相当,为冷血动物,拥有强有力的颚部以猎杀猎物。它大约生活于2.65亿年前,存在于恐龙之前。来自于非洲和亚洲的兽孔目(therapsids)的形态非常相似,表明这两个大陆曾经连为一体。由于南非近亲的化石脚印呈密集产出,表明Pampaphoneus biccai应为群居生活。研究者还希望研究能帮助解决有关古兽孔目迁移路径的问题,以期解决有关古盘吉亚大陆的地理范围的争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