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长沙市书院路,粟先生手持两张1956年发行的股票。记者 陈小琼/摄
“51年前的股票原来是这个样子。”昨日上午,家住长沙书院路的粟先生在整理祖父遗物时,意外发现两张1956年发行的股票,票据上的股款额均为1400元。
股票曾分了十年红利
记者在粟先生家见到了这两张股票,纸张呈米黄色,长约20厘米,宽约8厘米。票面上写着“公私合营湖南建湘企业公司股款收据”字样,地址为长沙市北郊伍家岭,股款来源为“大明纸庄”,投资人分别为粟勉之和粟景福。
“他们是我爷爷和二爷。”粟先生说,他祖父在解放前是民族资本家,当时可谓富甲一方。上个世纪50年代,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后,祖父在“大明纸庄”的所有资产被折合成1400元股款,并入了公私合营企业。“当年长沙工人的月工资普遍在50元左右,这笔资产在当时可数目不小。”据票据背面记载,分红一直延续了10年,至1966年停止。
现在已经无法兑换
“我找过长沙市工商联,他们说,按照现行的法律和规定,这股票已经无法兑换了。”粟先生说,这两天曾有人出500元收购股票,但他却不愿意卖,想把祖父的遗物好好收藏,一代代地传下去。
古玩市场上能卖千元以上
“它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市最早的一批股票。”长沙市资深票证收藏专家李先生说,如果拿到古玩市场,可卖到千元以上的价位。
李先生表示,股票是继古玩、字画、邮票和钱币之后的第五大收藏品,目前虽在市场上还未形成规模,但发展潜力较大。我国早在清末时就出现了股票,一些存世量较少、装潢精美的老股票还是研究经济发展的重要史料,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