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云端考古”为吉林考古人员增添一双“慧眼”

新华网长春12月27日电(记者周长庆、张博宇)记者从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17年吉林省率先开展“重要遗址航拍影像及数字化三维数据采集”科研项目。被誉为“云端考古”的遥感技术特别是无人机航拍技术的应用,为吉林考古人员在空中增添了一双“慧眼”。

吉林省文物资源丰富,遗存年代涵盖旧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等多个时段,是我国及东北亚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受地形、高度及各种条件的限制和影响,传统考古手段往往难以对大型遗址进行全面、整体、多视角的图像采集工作。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考古记录及研究最早是在20世纪初,1906年英国军官沙普在军用热气球上拍摄到的史前巨石阵遗址,被公认为第一次航空考古。随着遥感摄影、测绘等技术的发展,考古学者将此类技术更多的应用于对古代遗存的发现与探究工作中。我国的遥感技术发展较晚,但利用该技术进行考古探查工作却开展得较早。随着国内无人机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的民用级低空遥感设备以价格低、性能好、航摄面积大等优势进入考古工作者的视野。#p#分页标题#e#

作为省内唯一具有考古发掘团体资质的科研单位,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进行科技创新,通过整合科技人才、推广技术手段等方式,使全省文物保护工作中的遥感和数字化技术得到了全面发展,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他们与吉林大学边疆考古中心合作,于2013年引进多旋翼低空无人机航拍技术,解决了考古发掘区域的全息影像采集难题,并将此项技术推广到全省的考古工作中。到2015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发掘的每个考古项目均配备了低空无人机航拍器,受到考古人员青睐。

吉林考古人员进行固定翼航飞设备调试准备工作#p#分页标题#e#

2017年,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为落实国家文物局《大遗址保护“十三五”专项规划》,启动了“吉林省重要遗址航拍影像及数字化三维数据采集项目”。5月份以来,项目团队先后对省内38处遗存进行了航摄工作,积累了大量山地及平原航摄工作经验。在此基础上,他们依托多视图三维重建技术,对采集的数码影像进行技术处理,生成古代遗址正射影像、三维模型、DOM(数字正射影像图)、DSM(数字地表模型)。

复合翼无人机设备#p#分页标题#e#

集安市“丸都山城”高程模型

主持这个项目的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馆员顾聆博表示,与传统考古工作方式相比,采用无人机航拍技术,提高了测绘效率、测绘精度和信息采集完整度,在数据分析、遗迹影像判读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特别是在测量精确程度和工作效率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

同时,运用传统的测量方法探查古建类遗存往往耗时长、成本高、操作难度大,而通过无人机航拍配合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在不损伤古建的前提下,快速获取古建外部表面的精确数据,为今后古建的修缮、监测提供精确可靠的三维数据。#p#分页标题#e#

梨树县“偏脸城”城址数字高程模型

此外,这一技术对寻找地表漫漶不清的遗存也有很大的帮助。如某些大型遗迹如夯土城墙,遗迹本体堆积与周边土壤在土质、密度等方面存在差别,导致二者在土壤含水量、地表植被生长状况等方面明显不同。通过对高清的正射影像及数字高程模型的判读,可以预估地表识别不清的遗存,对考古调查、发掘及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遗存线索,更正以往记录中的偏差。#p#分页标题#e#

“空间遥感技术的普及为考古工作者在研究遗址整体面貌及周边环境因素等方面提供了新的平台,能够在一个更广域的视角中审视遗址的全貌,大大开拓了考古研究的区域、领域及研究人员的视野,能够直观形象地展示文化遗产,深度认知遗存时空分布规律,为解读遗址与深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也为将来的考古大数据做好资料储备工作。” 顾聆博说,未来定期复拍检测工作还可对遗址保存状况判定、保护规划编写提供科学的材料支持,更好地了解大遗址本体和周边环境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提高大遗址管理和监测能力。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考古  考古词条  吉林  吉林词条  慧眼  慧眼词条  云端  云端词条  增添  增添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