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不可思议的十大传播心理

目前,转型期中国社会矛盾诉求的利益性、参与的群体性、成因的复杂性、方式的偏激性日渐突出,“上访变上网”,网络舆论压力越来越大。相对以往传统媒体“和风细雨”式的舆论监督,高度开放、互动、参与的网络舆论环境常常是“暴风骤雨”,考验着各级政府部门的舆论应对能力。更为严峻地是,网络舆论爆发时,一些新闻媒体在利益驱动和眼球效应下刊发一些炒作性的报道,对网络舆论推波助澜,对事件背后多元化的民众诉求和事件的复杂性视而不见。在这个众声喧哗的舆论时代,如何才能提高各级干部同媒体和网民打交道的能力,正确引导公众舆论,掌握一些网络舆情引导的心理机制必不可少。

(1)罗密欧—朱丽叶效应

逆反心理,即一个人内心所激发出心理抗拒,是网络舆论应对与引导中常见的现象。逆反心理也叫“罗密欧—朱丽叶效应”,即家族的反对反而促进了他们的结合。心理学家认为,逆反心理是为了宣示自己的存在感和自由感。如果在交流中过分强调己方的意见,就会引起对方心里不适,对方就会本能地产生逆反心理

好奇心也可以产生逆反心理。越是禁止的,人们越是好奇。另外,过分夸张和言过其实也会产生逆反心理。一些个人和机构在解决危机中如果使用过多空泛的大话套话,就很容易引起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网络应对和管理中很有启发。比如,这一规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样的事实:过分限制某些信息的传播,反而会激起更多人们传播这些信息的欲望。阻止谣言的传播往往让谣言传播得更快,这是因为:很多人传播某个消息,其实并非是因为他们相信这个消息,而仅仅是出于他们“打破了某种限制自己自由感”的逆反心理

(2)态度比事实更重要

在快速阅读的新媒体时代,传播力和影响力经常并不在于事实和逻辑的传递,而在于态度和情感的传递,这就是态度传播

心理学家们早就发现,决定人行动的,往往是喜好而非知识。比如戒烟,人都知道抽烟有害健康,但只有让人痛恨吸烟,才有可能戒烟。有时人明明知道睡前吃东西不好,也不是非吃不可,可是就是想吃,最终的结果还是吃,然后后悔。有时候理性告诉人应该怎么说,但是人就是不喜欢,或者不习惯。所以,传播力生成和影响力要素中最直接的,就是情感和态度的传递,在传递信息的同时注意情感和态度的塑造。

在一些灾难性事故的政府新闻发会上,即使发言人发布的事实再翔实,如果缺少一句真诚的道歉,没有一句温暖人心的慰问,其效果也不会很理想。尽管最基本的传播是事实传播,但在情绪对立对方先有偏见的情况下,最有效的传播是态度传播,即最重要的是把你恰当得体的态度首先传递出去,否则就很容易形成各说各话、各执一词的局面,失去了第一时间争取对方谅解和理解的机会,也不利于为下一步更好事实传播而准备的必要基础。在危机面前,最重要的往往并不是对错,甚至也不是真伪,而是“态度”。

(3)乐池理论

什么样的事件容易引起人们集体关注?传播学中的“乐池理论”认为,一个人说我能解决中东问题,另一个人在演出时不小心掉进了乐池,谁更容易引起关注?谁更容易成为网络的热点话题?显然是后者。

所以,注意力和传播力大小,往往并非由事件的重要性决定,而是由事件的戏剧性程度决定的。

(4)尖叫效应

人们是否接受一个信息受很多非理性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们倾向于相信负面消息;人们倾向于相信多次重复的消息;倾向于相信那些形象生动有趣的消息;倾向于相信那些能够惊吓或者激怒人的信息等等。

(5)坏消息法则

坏消息总比好消息传播得快。你告诉大家一个有关某个熟人的好消息,知道好消息人最多告诉两三个人就不再提了;如果你告诉他们一个有关那个熟人的坏消息,哪怕是不起眼的坏消息,接到这个消息的人也会很快把它告诉看见的大部分人。

有学者指出,人们之所以更加容易关注负面新闻,是因为在漫长的演化中,人类只有拥有了超强的危险感知能力才能生存,而“坏消息”往往意味着危险。生活在社会中底层的大多数人,他们的焦虑感和不安感更加强烈,所以也就越对危险信息更加敏感。所以,危机预防比危机应对更重要。

(6)感叹号心态

在网络传播行为中,相当部分人会自觉不自觉地遵从“感叹号”心态,即在极短的时间里跟着感觉走,选择那些更“刺激”人们情感和情绪的信息进行转发,而那些更为完整、理性、严谨的信息,往往在网络的众声喧哗中沉没在信息汪洋的底层。

(7)叙事戏法

传播学规律表明,叙事视角的设定和转移,会带来不一样的态度引导。比如从受害者角度的描述,和从施害者角度描述,传递给人的好恶程度就有差别。同一素材的不同叙述结构,也会提供不一样的故事。此外,语言风格、感情色彩等也能影响同一事实所带来的杀伤力。

(8)双面传播

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受众,提供双面乃至多面信息,有助于他们了解事件复杂性,从而更加理性地进行判断。传播学规律认为,一般来说双面展示更有说服力。比如先说一个缺点,再说一个优点会有更好的效果。

但是,对传媒素养较低的群体,应该优先考虑的是不要把他们弄糊涂,所以最好是就事论事,提供简单清晰的单面事实甚至断言,反而有好的效果。

(9)回音室效应

群体可以极化和放大信息。所以,争取好评的捷径是争取最先的好评。

如果群体中一开始就有人认为一个人好看,整个小组的人就会越来越认为这个人美丽动人。很多明星就得益于此,说她好看的人越多,人们就会认为她越好看。这也叫“回音室效应”:大家的互动就像一个回音室,会很快把声音变大并变得更加极端。

(10)“定时炸弹”效应

个人或机构形象、品牌构建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一旦这一形象在网民心中树立起来,要否定它十分困难。网民如果认为一个人或者品牌是“好”的,你就是有一百个理由,他们中的很多人还会有一千个理由为之辩护。

但是,好的形象应该是一个多面的、丰满的、有人性的形象。如果形象过于伟岸和完美,就会形成“定时炸弹”效应,稍微一个小瑕疵就会立即引爆,形成戏剧化效果,引发危机。这给予我们的启示是,宣传不宜过分拔高,说话不可过头,过于绝对的模范等于人造了一个靶子放到众人的放大镜下,架在火上烧。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 不可思议的十大传播心理  不可思议  不可思议词条  传播  传播词条  心理  心理词条  十大  十大词条  
社会

 2012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十大职业...

现场招聘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十大职业排行榜市场营销公关销售计算机互联网电子商务酒店旅游娱乐技工建筑机械财务审计税务普工采购贸易物流仓储人力资源行政百货连锁零售服务...(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