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老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在我们国家,可能大家比较熟悉的监护,指的就是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监督和教育,但是实际上除了这种监护,还存在着其他的监护方式,比如说对于老年人的法定监护,主要是因为老年人,他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那么,老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一、老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法定监护人,法律术语。监护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自然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监护主要是保护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法定监护人就是具有监护责任的对象。

《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第二十七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

(一)祖父母、外祖父母;

(二)兄、姐;

(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十四条规定:“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外,不得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的,应当承担责任;给被监护人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赔偿损失。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监护人的资格。”

二、事实监护

其实就我国民法上来说,是不存在事实监护人这一法律词条的。虽然我国《民法典》有关于监护人详细法定顺序,但由于个体实际情况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法定的监护人往往不是儿童或者精神病人事实上的监护人,那么顾名思义,这里的事实监护人就是指生活中实际上对儿童或者精神病人进行监护职责的人。

事实监护人可以通过诉讼的方式,变更监护权,从而成为法定监护人。

监护权的变更的前提有三种情况:一是现有的监护人丧失了监护能力。二是监护人不履行监护权,即监护人有能力但不履行监护的职责 三是由于失去监护人;并且监护权的变更需要由孩子生父母,长期抚养孩子的祖父母等等,必须是与孩子生活非常亲密的亲属或组织提起变更孩子监护人的诉讼请求;最后由法院根据具体情形,从有利于孩子身心成长的原则出发,做出变更孩子监护人的判决。

老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实际上指的就是,法律上所规定的监护人,在这里也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了一下,实时监护和法定监护之间存在的一定关系,如果有什么不懂的话,也可以咨询一下当地专业的律师。

延伸阅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监护人  监护人词条  老年人  老年人词条  法定  法定词条  规定  规定词条  法律  法律词条  
子女抚养

 解除同居抚养费该怎么给

男女在尚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情况下同居在一起的情况其实也是比较多的,而此时由于没有采取避孕措施导致女方怀孕生下孩子的情况也有。但日后如果双方解除了同居关系的话,...(展开)

子女抚养

 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称谓是什么?

上幼儿园的小孩是未成年人,对自己行为的分辨能力不足,其生活中会有监护人进行照顾教育。我国民法总则规定了法定监护人的顺序,那么,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称谓是什么?这个就...(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