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养制度是家庭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收养制度对当事人和社会都是有利的。一方面,可以使某些父母已经死亡的孤儿以及出于种种原因不能随父母共同生活的儿童,在养父母的抚育下健康成长。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无子女者的合理要求,使其通过收养子女在感情上得到慰藉,在年老时有所依靠。因此,应当更好地发挥收养制度的重要作用,积极调解处理收养纷争,维护良好的收养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收养纠纷的调解处理原则主要有:
1、当事人地位平等
在收养问题上,当事人的法律地位是完全平等的。收养是一种变更和创设亲属关系的行为,必须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一方不得对另一方加以强迫,否则就是对公民人身权的侵害。因此在调解收养纠纷时,要让双方当事人明确在不平等基础上强行建立收养关系,不符合收养关系当事人的利益,不利于收养关系的稳定。
2、双方自愿和协商一致
收养当事人在平等的基础上,必须遵循自愿和协商一致的原则。当事人在收养问题上往往有浓厚的感情因素。生父母愿意将子女送养,收养人有收养子女的愿望,收养才能成立。所以,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是收养得以成立的前提,对建立稳定的收养关系有着重要的作用。
3、保护儿童和老人合法权益
保护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是我国《婚姻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同样也适用我国收养制度。调解收养纠纷时,首先必须考虑是否符合子女利益,因为收养使儿童的生活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直接关系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合法权益。如收养关系成立后,在被收养人成年前,收养人不得随意解除收养关系。其次要考虑是否符合老人的合法权益。如收养关系解除后,成年养子女对抚养其成年的养父母的赡养义务,并不因收养关系的解除而解除。如果成年养子女对养父母有虐待、遗弃行为,养子女还应补偿生活费和教育费。
4、不得违反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
收养子女既关系着当事人的权益,也关系着社会的利益。因此,成立收养关系必须符合国家的有关法律、政策和社会主义道德。例如,当事人不得有诈骗行为,不得违反计划生育和户籍管理的规定,不得借收养为名从事违法活动等。我国《婚姻法》规定,“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违法收养不发生收养的效力。
很多时候收养纠纷的产生都是因为没有按照规定办理收养登记手续,由此导致了收养关系的不合法,那么在产生纠纷的时候处理起来也比较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