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法院判缓刑的程序是什么?
法院判缓刑的程序主要是触犯《刑法》被依法判处刑罚缓期执行的,先执行缓刑,在缓刑执行期间内没有故意犯罪的,原判刑罚便不再执行。
通俗点说就是被判处了有期徒刑缓期执行的,先不需要坐牢服刑,可以直接回家,由当地社区矫正机构进行社区矫正(每月报道就可以),在缓刑期限届满后,原判的有期徒刑就不再执行了。
根据《刑法》规定,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超过3年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拘役、管制、剥夺政治权利以及死刑两个刑度带之间,3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不适用缓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如果认为被告人涉嫌的犯罪对其可以适用缓刑的,在判决中依法确定,对其适用缓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二条【适用条件】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
(二)有悔罪表现;
(三)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扩展资料:
缓刑,全称暂缓量刑,也称为缓量刑,是指对触犯刑律,经法定程序确认已构成犯罪、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人,先行宣告定罪,暂不执行所判处的刑罚。缓刑由特定的考察机构在一定的考验期限内对罪犯进行考察,并根据罪犯在考验期间内的表现,依法决定是否适用具体刑罚的一种制度。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如果没有刑法第七十七条规定的情形,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并公开予以宣告。
缓刑适用于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罪并罚时决定执行的有期徒刑刑期到中期的情况下,若其中一罪有判处缓刑的量刑,应附加吸收原则,使缓刑不再执行),中期和长期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累犯、犯罪集团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另:死刑缓期两年执行通常称为“死缓”,是收监,注意区分。
条件
其一是被判处拘役或者短期有期徒刑;
其二是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法院认为暂不执行所判刑罚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其三是罪犯不属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综上所述,法院对于那些没有很严重罪行的公民是会进行减轻的判决的,而缓刑一般都是可以不需要坐牢的,对于所有的犯罪的人来说是一种最轻的处罚了,在法院判决的时候就应该结合判决书将当事人释放之后要求其按时去社区进行登记。
延伸阅读:
交通肇事罪能判缓刑吗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可以被判缓刑吗
累犯是否适用缓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