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你推荐】 合同诈骗罪 电信诈骗 信用卡恶意透支 刑事附带民事起诉状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 行政处罚法 刑事责任年龄
现如今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越来越多,一方面是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不太成熟,不能预知所做事情的后果,另一方面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疏于管教,才会造成如此现象,虽然未成年人犯罪会减免责任,但是在特定情况下仍然要承担刑事责任,下面律图小编就为大家讲解未成年犯罪如何判刑。
一、未成年人犯罪何时承担刑事责任
据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相应的司法解释规定到,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对于刑法第十七条中规定的“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是指只要故意实施了杀人、伤害行为并且造成了致人重伤、死亡后果的,都应负刑事责任。而不是指只有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的,才负刑事责任,绑架撕票的,不负刑事责任。对司法实践中出现的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绑架人质后杀害被绑架人、拐卖妇女、儿童而故意造成被拐卖妇女、儿童重伤或死亡的行为,依据刑法是应当追究其刑事责任的。
未成年人案件的立案在材料来源、立案条件以及立案程序方面与成年人案件立案程序是相同的。但与成年人案件立案程序相比,未成年人立案程序还具有一些不同之处。
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在立案程序上最明显的区别是立案的对象不同。由于未成年案件将采取不同普通案件的处理程序,所以在立案时,对立案对象年龄的审查就显得非常重要。由于未成年人自身生理、心理的特点,使其极可能成为教唆的对象。在立案时,要查证未成年是否系教唆犯罪。同时,为贯彻教育、挽救方针,要扩大审查的范围,除应查明立案的事实条件和法律条件外,对认定案情有意义的材料,都要尽量予以查证。对案件材料审查后,对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立案。对不符合立案条件,情节轻微,危害不大,不构成犯罪或者不需要处以刑事罚的,可以案件材料转交有关部门审查处理。
综上所述,就是小编对未成年犯罪如何判刑问题的解答,未成年人是正在形成自己三观的时期,需要家长以及老师适当的引导,以免走上弯路,有些未成年人的罪行极其严重,手段恶劣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就要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不会因为未成年的身份而成为违法阻却事由。
延伸阅读:
未成年人在校期间受伤责任如何承担
未成年人在学校受到伤害该怎么办
未成年人可提前接受法律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