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被判处拘役刑的,只能说此时满足了缓刑适用对象的要求,除此之外还要满足其他的条件,那么才有可能适用缓刑。当然,针对主刑的类型不同,法律中规定的缓刑考验期的期限也是有差异的。大家知道拘役缓刑一般为几年吗?这其实也就是在问拘役刑缓刑考验期的期限,下文中律图小编为你解答疑惑。
一、适用缓刑的条件是什么?
(一)适用缓刑的对象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这说明,判处三年以上徒刑的罪犯,不能缓刑。
(二)犯罪分子确有悔改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即法院认为不关押也不致于再危害社会。
以上两条缺一不可。
此外,刑法规定,对累犯,不论其刑期长短,一律不能适用缓刑。
缓刑考验期,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1年以下,但不能少于二个月。根据刑法第42条的规定,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能超过1年。即使犯罪分子被判处一个月的拘役,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也不能少于2个月;如果实行数罪并罚,犯罪分子被判处1年的拘役,缓刑的考验期限最高也只能在1年以下、2个月以上的范围内确定。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5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1年。决定缓刑考验期限,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犯罪的情节,悔罪的表现以及判处的刑期,在考验期限的幅度内决定犯罪分子的考验期限。
缓刑考验期限,应当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所谓判决确定之日,即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它包括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提出上诉、抗诉的一审判决的法定上诉、抗诉期满的第2天;另一种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判决确定之日。判决前先行羁押的日期不予折抵缓刑考验期限。因为羁押期限能折抵刑期,而缓刑考验却不是刑期。
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一审宣判后,已无须再予关押。如果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前,犯罪分子仍然在押,第一审人民法院可以先作出变更强制措施的决定,改为监视居住或取保候审,并通知有关的公安机关,待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再依法由公安机关将犯罪分子交其所在单位或者基层组织予以考察。
相信大家阅读了上文之后,已经清楚拘役缓刑一般为几年了吧。根据我国法律中的规定,要是罪犯被判的主刑为拘役,而此时也适用了缓刑的,则缓刑的考验期是不能少于2个月,而最高则不能超过1年。对于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缓刑考验期的范围则就与此不同了。
延伸阅读:
拘役应该在哪执行
管制拘役的期限分别是多久
醉驾拘役多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