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随着各方面压力增大,有些人精神方面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发生案件时,精神病的确认也是需要进行相关机构的司法鉴定的。这样也保障精神病人和其他人的权益不受到侵害。那么,民事精神病司法鉴定结果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就由小编给大家整理相关内容。
一、民事精神病司法鉴定法律依据
民法通则第13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刑法第18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行政处罚法第26条规定:“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有违法行为的,不予行政处罚,但应当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看管和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违反治安管理的,应予处罚。”
二、法院申请民事精神病司法鉴定的程序
1、宣告申请。
精神病人的近亲属或其他利害关系人有权向法院提出申请。其他利害关系人是指与精神病人存在民事关系的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司法鉴定。
法院受理申请后,必要时可对被申请人进行鉴定。
3、指定监护人。
在宣告被申请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同时,法院可根据申请,指定监护人。也就是说,指定监护人并非这类案件的必经程序,只在利害关系人有申请时法院才能指定监护人。
4、撤销申请。
被宣告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其监护人有权申请作出新判决,撤销原判决。在原判决撤销前,被宣告人是没有诉讼行为能力人的,按照法理当然也就不能在没有监护人同意的情况下参加诉讼活动。但监护人可能出于特定原因不行使撤销申请权,使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因此,从保护行为能力欠缺者的利益出发,法律给无民事行为人、限制民事行为人开了“绿灯”。
委托或者申请精神疾病司法鉴定需要走合理的法律程序,不能根据自己主观来决定内容,或者私自修改内容,这种行为都是需要负法律责任的。要走合法的法律程序,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同时也为办案人员对案件处理提供了相关的依据,也使得案件结果更加的公平,公正。
延伸阅读:
精神病人犯罪的处理方法是怎样的
司法鉴定精神病的具体流程是什么?
司法鉴定的程序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