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十分复杂的。当然,诉讼法都是关于程序方面的。很多人对于刑事诉讼宣判都不是特别地了解。宣判在我国,他是存在着两种形式的。有当庭的和定期的,很多人都想要了解一下刑事诉讼法宣判的程序是怎样规定的?
一、刑事诉讼法宣判的程序
宣判分为当庭宣判和定期宣判两种。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宣布判决结果,并在5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
定期宣告判决的,合议庭应当在宣判前,先期公告宣判的时间和地点,传唤当事人并通知公诉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和辩护人。判决宣告后,应当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提起公诉的检察院、辩护人和被告人的近亲属。
判决生效后还应当送达被告人的所在单位或者原户籍所在地的公安派出所。被告人是单位的,应当送达被告人注册登记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宣告判决,应当一律公开进行。宣告判决时,法庭内全体人员应当起立。宣判时,公诉人、辩护人、被害人、自诉人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未到庭的,不影响宣判的进行。
合议庭评议活动应当制作笔录,合议庭成员应当在评议笔录上签名,并在法律文书上署名。
二、其他规定
评议后,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形,分别作出裁判:
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的罪名成立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人民法院审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以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案件事实部分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应当依法作出有罪或者无罪的判决;事实不清,证据不足部分,依法不予认定。
被告人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被告人是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予刑事处罚的,应当判决被告人不负刑事责任。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并且不是必须追诉或者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
被告人死亡的,应当裁定终止审理。对于根据已经查明的案件事实和认定的证据材料,能够确认被告人无罪的,应当判决宣告被告人无罪。
首先小编要告诉大家,我国刑事诉讼法根据不同的宣判是他的送达文书的具体时间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定期宣判的话,那么就应当是当时就将文书送达,如果是当庭宣判的话,那么送达文书,可能要几天之后。
延伸阅读:
知识产权诉讼的取证范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
侵害名誉权打官司需要缴纳多少诉讼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