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借款合同已过时效要如何处理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遇到过民间借贷纠纷,但不知道什么是诉讼时效,更不知道借款合同已过时效要如何处理。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人民法院对权利人的权利不再进行保护的制度。至于借款合同已过时效如何救济,下文会告诉大家。

一、借款合同已过时效要如何处理

(一)债务人签收催收通知

最高人民法院在法释(1997)7号文中指出,根据民法通则第四条、第九十条的规定的精神,对于超过诉讼时效期间,信用社向借款人发出催收到期贷款通知单,债务人在该通知单上签字或者盖章的,应当视为对原债务的重新确认,该债权债务关系应受到法律保护。该条解释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但对于债务人的范围可能会出现争议,笔者认为,该规定中的债务人应当包括债务人本人、法定代表人、代理人等。

(二)争取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还款协议

最高人民法院在法复(1997)4号文中指出,对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的,应当依法予以保护。但是这条解释没有说明债权重新获得保护的理由。笔者认为,双方当事人在超过诉讼时效后达成还款协议的,视为对此笔债务的重新确认,债务人的还款意思表示可以导致诉讼时效的重新计算。

(三)争取债务人自愿还款

按照民法理论,超过诉讼时效的债权,消灭的仅仅是债权的强制执行力,并没有丧失受领力和保持力。超过诉讼时效后如果债务人自愿履行债务,债权人便可接受债务人的清偿而使债权得到满足。债务人在清偿债务后,不得以债权已过诉讼时效为由,要求债权人返还财产。但是,当债务人偿还部分债务后又停止履行债务,债权人能否要求债务人履行未完成的部分债务?笔者认为,应将债务人的履行视为诉讼时效重新计算的事由,债务人履行部分债务意味着债务人对此笔债务的认可,债权人有权请求法院强制债务人履行债务,而不论债务人是否意识到债权是否已过诉讼时效

超过诉讼时效丧失的是实体胜诉权,程序上还是可以起诉的。法院受理,但是对方可以以超过诉讼时效为抗辩理由,法院会判原告败诉。

但是对方如果不提出超过诉讼时效这个抗辩理由的话,法院也不会主动审查。

二、借款合同已过时效如何救济

按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借款合同的诉讼时效期限为两年。其法律意义是,银行发现其债权的权益受到侵犯后(如已知贷款逾期),两年内如不主张自己的权利(催收贷款或办理展期等),就会引起借款合同所确立的借贷法律关系的消灭,即债权债务的消灭,银行的权益(即请求法院保护债权的权利)就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民法通则》还规定,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限重新计算(从中断时起两年)。因此,各行应结合清贷工作,区别不同情况对已经逾期的贷款可采取三种措施:

(一)以书面形式发送“贷款催收通知单”,以此来主张自己的权利,或要求借款单位出具书面还款的承诺;

(二)对符合展期条件的贷款,抓紧办理展期手续,由此而改变逾期贷款的性质;

(三)有必要的,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对于已经逾期两年以上的贷款,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建立催收贷款备忘录。将过去曾经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企业催收贷款的行为记录在案;

(二)同借款单位协商,专门就还款的问题另签一份协议;

(三)重新办理财产抵押或找保证人;

(四)对虽已逾期两年以上,但由于曾经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企业催收,从而未超过诉讼有效期的贷款,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在民间借贷中,债权人要与债务人约定好还款日期,如果到了还款日期,债务人要及时的向债务人催要债款,并注意搜集证据。如果在债务到期时,债务人没有还款,您也没有没有向债务人催收欠款而导致借款合同过了诉讼时效,不知道怎么解决,建议您咨询专业的律师。

延伸阅读:

没有借条能要回借款吗

拖欠个人借款不还怎么办

公司为个人借款担保有效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借款合同已过时效要如何处理  时效  时效词条  借款  借款词条  何处  何处词条  合同  合同词条  
个人债务

 手写欠条具有法律效力吗

手写欠条具有法律效力吗?手写欠条有法律效力,欠条之所以有法律效力,根据我国民法通则有关精神,需要具备以下要件:1、必须是能够证明有欠债事实的内容。2、必须是真实...(展开)

个人债务

 民间借贷抵押有什么要注意

民间借贷中虽然比较少需要担保抵押的,但是也还是存在需要抵押借贷的,但是抵押借贷存在一定风险需要注意。那么民间借贷抵押有什么要注意的呢?小编整理了有关内容,请阅读...(展开)

个人债务

 欠款二次起诉不去有什么后果

收到法院传票后如果不去,可能会有以下后果:1、拘传。《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两次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拘传。”规定表明,只...(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