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易中,有的当事人会遇到合同签订后却被认定为无效的情形。那么,从法律的角度看,究竟在哪些情形下合同会无效呢?此外,由于对法律不是很了解,致使该合同可能被履行了,那在实践中,对于无效合同已被履行的情况一般应该怎么办呢?律图小编将在下文中为您做详细介绍。
1、当事人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而无效
如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的自然人订立的合同,未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的合同;未获得追认的无权代理合同;没有法人资格却以法人名义订立的合同等。
2、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并因此损害国家、集体、第三人利益或公共利益而无效
(1)违背当事人一方真实意愿的合同,包括欺诈的合同、胁迫的合同。
(2)当事人进行虚假意思表示的合同,包括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的合同,伪装的合同(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如从事违法经营活动而订立的合同,法律规定必须经过审批才能生效的合同未经过审批程序等。履行这样的合同会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此外,如果合同中规定,造成对方人身伤害以及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时可以免予承担法律责任时,该免责条款无效。
4、行为人与相对人恶意串通,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民事行为无效
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损害社会公共利益;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无效合同的无效是绝对的、当然的、自始的无效。
无效合同经主张无效或诉请法院确认无效之后,根据我国《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规定,当事人应当承担的责任类型主要有:
1、返还财产。当事人因该无效合同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不能返还或者没有必要返还的,应当折价补偿。
2、赔偿损失。有过错的一方应当赔偿对方因此所受到的损失,双方都有过错的,应当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
3、收归国有或返还集体、第三人。前两种是对内法律效果,后一种为对外的法律效果。
合同一旦被确认无效,即具有溯及力,追溯及合同订立时便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双方当事人依无效合同而从对方取得的财产应返还给对方,使财产关系恢复到订立合同之前的原始状态。
一般情况下,合同的内容都是当事人意愿的体现,所以,一旦合同无效,那么当事人的意愿也就落空了,这是十分不利的。而实践中,也会以为合同无效而产生其他的纠纷,此时可以委托专业的律师来帮助你处理。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