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劳动关系客体是指什么?

员工在企业工作,获得企业发放的报酬,并签订劳动合同,双方就构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受法律保护的一种关系,劳动关系中包括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在我国法律中,构成劳动关系的要件包括了劳动关系的主体与客体。那劳动关系客体是指什么?律图小编整理了相关的知识。一起通过以下文章来了解一下吧。

一、劳动关系客体是指什么?

劳动关系的客体:劳动行为。实施劳动行为,完成劳动任务是劳动者的首要义务。由于劳动关系所指向的是劳动行为,所以,劳动关系建立后,劳动者必须加入到用人单位的生产和工作中去,成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对内享受本单位职工的权利,承担本单位职工的义务。用人单位作为生产经营活动的组织管理者,在要求劳动者完成生产工作任务的同时,必须为劳动者完成劳动行为提供条件,包括生产场所、机器设施、劳动工具等。

二、劳动关系的主体是指什么?

劳动关系的主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劳动关系所涉及的劳动者是指依据劳动法律和劳动合同,在用人单位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并获得报酬的自然人。达到法定劳动年龄,并具有劳动能力是成为劳动者的必备条件。用人单位则是依法招用和管理劳动者,并对劳动者承担相关义务的相对方,主要类型有

(1)在中国境内依法核准登记的各种所有制性质、组织形式的企业。如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港澳台企业、乡镇企业等。

(2)依法核准登记的个体经济组织。即依法取得营业执照的个体工商户。

(3)依法成立的事业单位,包括文化、教育、卫生、科研等各种单位。事业单位在国家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有权使用劳动者

(4)依法成立的国家机关。它们在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内,也有权使用劳动者

(5)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包括工会、妇联、研究会、协会等社会团体组织。

三、劳动关系确认的依据有哪些?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

(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考勤记录;

(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此处可以与上面部分联系起来。

《证据规定》第七十五条规定:“有证据证明一方当事人持有证据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如果对方当事人主张该证据的内容不利于证据持有人,可以推定该主张成立。

劳动关系的主体则是指用人单位及劳动者。企业聘请员工到用人单位工作,企业与员工之间就构成了劳动关系,员工应提供相关的劳动,才会获得报酬,双方也才能构成真正的劳动关系,否则,如果员工并不参与工作,也不提供相应的劳动,双方也就没有劳动关系一说了。

延伸阅读:

如何确认劳动关系

怎样证明员工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者能否同时与多个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劳动关系客体是指什么?  客体  客体词条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劳动关系

 对于辞退员工协议怎么写?

一、对于辞退员工协议怎么写?甲方:有限公司乙方:,身份证号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经甲方与乙方协商一致,双方同...(展开)

劳动关系

 劳动关系转移程序包括什么

劳动人民最光荣!只有通过劳动,我们才能获取生活所需要的物资,进行各种活动。劳动关系是基于平等主体间的关于劳动与报酬的协议。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业务外包,或者子公司,...(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