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总有与他人产生矛盾的时候,在中国法治建设的背景下,大多数人都还是会选择向法院发起民事诉讼而不是用武力来解决问题,让法院还我们一个公道。可是发起民事诉讼是要钱的,不少低保户等没有这笔资金。那法院申请法律援助吗,有什么条件?
一、什么是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是指在国家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的指导和协调下,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服务人员为经济困难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给予减、免收费提供法律帮助的一项法律制度。
二、什么是法律援助机构?
法律援助机构是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监督及实施本地区法律援助工作的机构,统称“法律援助中心”,市及各区、县均应设立法律援助机构。暂未设立法律援助中心的区县,由各区县司法局指定职能部门代行法律援助中心职责。
三、申请人应向哪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法律援助案件按下列原则管辖:
1、已立案的刑事、民事、行政等诉讼案件,由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所在地同级法律援助中心受理;
2、非诉讼法律事务由申请人向住所地或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3、两个或两个以上法律援助中心对同一案件均有管辖权的,由最初收到法律援助申请的援助中心审查、决定。
四、法律援助是一助到底吗?
《法律援助条例》第六条对监督律师为受援人提供法律援助作了明确规定,“律师应当依照律师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法律援助义务,为受援人提供符合标准的法律服务,依法维护受援人的合法权益,接受律师协会和司法行政部门的监督。”并且《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擅自终止法律援助案件的,给予警告、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1个月以上3个月以下停止执业的处罚。”但是,这并不表明法律援助中途不能停止。
《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法律援助机构经审查核实的,应当终止该项法律援助:
(一)受援人的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
(二)案件终止审理或者已被撤销的;
(三)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师或者其他代理人的;
五、法律援助主要采取哪些形式?
法律援助主要采取以下形式:
1、法律咨询、代拟法律文书;
2、刑事辩护和刑事代理;
3、民事、行政诉讼代理;
4、非诉讼法律事务代理;
5、公证证明;
6、其他形式的法律服务。
六、提供法律援助法院有义务吗?
《法律援助条例》对法院审理法律援助案件没有规定,但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关于民事法律援助工作若干问题的联合通知》和《关于刑事法律援助工作的联合通知》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积极支持律师行使辩护职能所开展的法律援助工作,为其提供查阅、摘抄、复制本案所指控的犯罪事实的材料及同在押的被告人会见和通信等方面的便利条件。”“对民事法律援助案件及时立案、及时审结、及时执行。”“法院经审查认为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对受援人作出缓收案件受理费及其他诉讼费的决定。”
总的来说,法院是具有法律援助的,在相关审查部门认定符合法律援助要求之后,法院会派出法律援助律师进行法律援助。申请法律援助并不是只要穷就可以了,在诉讼里必须是要占有理的一方,否则法院拒绝提供法律援助。
延伸阅读:
公民怎样申请法律援助
法律援助的范围和申请程序
如何申请法律援助,要满足怎样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