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民事诉讼时效规定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 【对法定代理人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 【受性侵未成年人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法律效果】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二、诉讼时效中断和中止的区别是什么?
1、发生的时间不同。时效中断可发生在时效期间的任何阶段,时效中止只能发生在时效期间最后6个月内;
2、法定事由不同。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可以决定的事实,如起诉、请求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是当事人主观意志不能左右的事实,如不可抗力、债务人失踪等;
3、法律后果不同。时效中断,中断的法定事由发生前已经过去的时效期间不再计算。
三、诉讼时效届满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债务人可以不履行债务。
2、债权人丧失胜诉权。债权人告到法院,如果法院审查认为没有正当理由而时效已过的话,就不能判债权人胜诉。
3、诉讼时效届满后,如果债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该债务履行有效。
综上所述,民事纠纷中的当事人必须要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内依法处理,虽然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但是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权利人通过协商、调解、仲裁或其他合法方式处理民事纠纷的诉讼时效可以随时随地中断,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可因为某些特定原因中止。
延伸阅读:
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1、人身权请求权。2、支配性权利,比如物...
欠条诉讼时效司法解释
欠条诉讼时效司法解释是为了为正确适用《中...
债权债务纠纷诉讼时效
债权债务纠纷提起诉讼后,这个诉讼的时效是...
诉讼时效中断司法解释内容是什么...
第二条 民法总则施行之日,诉讼时效期间尚...
诉讼是只适用于请求权的,人身权、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