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诉讼时效,这是实体法规定的内容,民事诉讼法并无明确规定。关于民事诉讼时效,主要规定在《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实施)中。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二条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的,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义务人同意履行的,不得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抗辩;义务人已经自愿履行的,不得请求返还。
综上所述,《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时效并没有具体的规定,有关规定多集中在《民法典》中。而诉讼时效基本为3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以有了民事纠纷,要根据诉讼时效,及时提出诉讼请求。更多相关知识您可以咨询律图律师。
延伸阅读:
诉讼时效中断司法解释内容是什么?
如何提出民事诉讼时效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