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民法总则关于教唆都有哪些定义

随着《民法典》(2021年1月1日起实施)的颁布,《民法总则》将被废止。

《民法典》关于教唆都有哪些定义

法律上并没有教唆罪的定义,而只有教唆犯。教唆犯,是指故意唆使他人犯罪的犯罪分子。即以劝说、利诱、授意、怂恿、收买、威胁以及其他方法,将自己的犯罪意图灌输给本来没有犯意或者虽有犯意但不坚定的人,使其决意实施自己所劝说、授意的犯罪,以达到犯罪的目的的人。

对于教唆犯的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的规定,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教唆他人犯罪,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所谓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是指教唆行为在共同犯罪中所占的地位和它的实际危害,即教唆教唆的方法、手段、教唆的程度,对完成共同犯罪所起的作用,及其在实施所教唆的犯罪中所起的作用。由于教唆犯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其行为的危害程度也不同,在处罚上也应有所不同,对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按照刑法关于主犯的处罚规定处罚。  

2.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重处罚。这主要是因为未成年人的发育不够成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易受坏人教唆而陷入犯罪的歧途,所以教唆未成年人犯罪本身就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具有更大的社会危害性。为了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打击坏人对他们的腐蚀,法律作了特别规定。  

3.如果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所谓“被教唆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包括两种情况:

一是教唆犯的教唆没有起到使被教唆人产生犯罪意图,实施犯罪的作用,被教唆人既没有实施教唆教唆的犯罪,也没有实施其他犯罪,其教唆行为没有造成任何实际危害结果。  

二是被教唆人没有犯所教唆的罪,而犯了其他罪。不论哪一种情况,都是教唆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由于被教唆人没有实施所教唆的罪,教唆犯的教唆行为尚未造成实际的危害结果,或者虽造成危害结果,但与其教唆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因而对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九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教唆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

教唆作为一种诱导他人进行犯罪的行为,我国的办案机关一经查出绝不姑息。但这里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成年人的教唆没有造成直接犯罪的,我国予以从轻处罚。对于构成未成年教唆罪的犯罪人,我国予以从重处罚。

延伸阅读: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自然人享有什么权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四)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处理房屋租赁纠纷若干法律适用问题的解答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民法总则关于教唆都有哪些定义  民法  民法词条  总则  总则词条  教唆  教唆词条  定义  定义词条  哪些  哪些词条  
诉讼仲裁法规

 18年修改宪法内容是什么?

关注法律变化的人肯定知道了在今年的所有条文变动中最重要也是最轰动的就是宪法的修改,因为宪法距离上次的大规模修改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宪法本身就要求尽可能的稳定而不能...(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