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中国宪法的制定主体是谁

大家都应该知道,宪法一直是我国的根本大法,作为我国法治社会的统率,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那么如此重要的法律来源于哪里呢?是由国家机关自行制定的吗?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了解一下中国宪法的制定主体是谁呢?

一、我国宪法的制定主体与相关概念

1、宪法制定权不是一种国家权力,其归属只能属于人民。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不享有宪法制定权,无权制定宪法。宪法制定权与宪法制定活动密切相关。它不仅关系到宪法制定的正当性而且也关系到宪法功能的合理性。

2、立法与制宪

立法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立法权是指制定宪法及其他法律规范的权力。广义的立法权中包含了制宪权。狭义的立法权是指宪法确认的制定部门法的权力。此时的立法权是以宪法的存在为前提的。因而制宪权成功行使即制定出被公认的宪法是狭义立法权存在的前提。

3、修宪与制宪

修宪权是指对宪法进行变更、添删的权力。修宪权的存在也同样要以制宪权的成功行使为前提条件,且制宪权是修宪权的原始权力形式。修宪权是制宪权的一种继承和延续。制宪行使成功就有了一部宪法的产生。一国不可能有多部宪法,故此时制宪权虽然仍然存在但是却成为静态的权力即此时不直接被行使制宪权开始通过转化成修宪权来被行使

修宪权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这是说修宪权行使时的指导原则可能和制宪权的行使指导原则有差异。毕竟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原来制宪行使的指导原则有可能已经不再适应社会实际,从而需要更新。因此修宪权有时会在一新的指导原则的指导下被行使

二、宪法制定权的基本特征

1、广泛与集中

广泛性是指享有此权利的主体是广泛的。在中国,每一个公民都享有制宪权。只有公民普遍享有制宪权才能够确保广大人民的意志体现在制宪行使之中。而享有制宪权并不意味着要直接行使制宪权。在大多数国家中,享有制宪权的公民授予某特定群体去直接行使制宪权,这乃是制宪权集中性的体现。

2、行使状态

制宪权并非一直处于行使状态。当制宪权的行使得到了一部公认的宪法以后就将经历长期的停止行使状态。但是停止行使不代表权力的消失,因为它只是从行使的动态转化到了存在的静态。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通过产生法律效力的宪法产生了制宪权的变形——可以替制宪权完成确保宪法适时的任务的权力——修宪权。修宪权的长期存在从侧面表明了制宪权的长期存在性。

3、依赖与独立

由于制宪权的享有主体为全体公民而行使主体为某特定群体,故该群体行使制宪权必须依赖于广大人民的赋予。而广大人民的制宪权要得以实现又依赖于该群体代表他们去进行行使活动。因而执行权的享有主体与行使主体之间有不可分割的依赖性。

当一群体被赋予直接行使制宪权的权力以后,该群体便具有绝对的独立性。他们在制定那些有可能被赋予最高法律效力的条文规则时必须是独立的。这种独立能确保其权力行使的公正。然而独立之后有一次体现依赖。这是指独立制定出来的条文规则要有赖于公众的认可才能够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才能够组成宪法。

所以,从以上全文我们便可以清楚的对中国宪法的制定主体有所了解,我国的宪法制定的主体一直是属于人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就一直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即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才享有宪法制定权。

延伸阅读:

新刑法冒用身份证是怎么规定的?

刑法修正案九草案最新内容是什么

刑法修正案九热点追踪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中国宪法的制定主体是谁  中国  中国词条  宪法  宪法词条  主体  主体词条  制定  制定词条  
诉讼仲裁法规

 如何理解民法典?

2021年1月1日起《民法典》正式施行,我们的日常生活受到多项法律规范的约束,最为常见的约束性规定是各类民事法律规范,《民法典》对公民实施日常行为应该遵守的准则...(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