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偷税的法律界定标准是什么

一、偷税的法律界定标准是什么?

1、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就是指已取得应税收入,应依法办理纳税申报的行为人,不按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纳税申报,并经税务机关通知,仍拒不申报的行为。

2、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就是指行为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向税务机关报送虚假的纳税申报表、财务报表、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或者其他纳税申报资料,如提供虚假申请,编造减税、免税、低税、先征收后退还税款等虚假资料等。

3、缴纳税款后,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所缴纳的税款。

二、公司法律形式避税的方式有哪些?

1、利用税法本身存在的漏洞。利用税法中的选择性条文如增值税购进扣税的环节不同,房产税的计税方法(从租从价)不同;利用《税法》条文的不一致、不严密,如对起征点、免征额等;还有利用一些优惠政策没有规定明确期限的,如投资能源、交通以及老少边穷地区再投资退税等,无时间限制。

2、转让定价避税。关联企业高进低出,或者低进高出,转移利润,涉及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或增值税等;改变利息、总机构管理费的支付,影响利润;改变出资情况,抽逃资本金等,逃避税收。

3、资产租赁避税。如关联企业中,效益好的向效益差的高价租赁设备,调节应纳税所得,求得效益好的企业集团税收负担最小化;关联企业之间资产相互租赁,以低税负逃避高税负,如以缴纳营业税逃避缴纳所得税。

4、避税避税。纳税人利用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特区、开发区、保税区的税收优惠政策,在这些低税负地区虚设常设机构营业、虚设中转销售公司或者设置信托投资公司,转移利润从而减少纳税。

三、避税和逃税有明显区别是什么?

1、适用的法律不同。避税适用涉外经济活动有关的法律、法规;后者仅适用国内的税法规范。

2、适用的对象不同,前者针对外商投资、独资、合作等企业、个人;后者仅为国内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各自行为方式不同。前者是纳税义务人利用税法上的漏洞、不完善,通过对经营及财务活动的人为安排,以达到规避或减轻纳税的目的的行为;后者则是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纳税人,纳税到期前,有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其他财产及收入的行为,达到逃避纳税的义务。一般情况下不构成犯罪,严重的构成偷税罪,手段情节突出的可构成抗税罪。

其实,如果严格地进行区分的话,偷税跟漏税还是有区别的,因为漏税的话公司可能不是故意的,但是偷税很明显就是故意少交税款。企业的财务负责人对企业偷税的行为肯定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延伸阅读:

偷税罪单位犯罪嫌疑人是属于单位犯罪吗?

偷税漏税处罚标准是什么?

偷税漏税多少构成犯罪?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偷税的法律界定标准是什么  偷税  偷税词条  界定  界定词条  标准  标准词条  法律  法律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偷税漏税

 如何发现偷税漏税的可能

一、如何发现偷税漏税的可能第一步:根据利润表的当期账面收入额确定当期账面增值税/营业税额。第二步:根据原始凭证计算当期实际收入。第三步:根据当期实际收入计算确定...(展开)